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杜绝反复调产 转型才是出路

——对稷山县向阳山楂合作社的调研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2-16

■刘英凯 梁 璐 张 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把合作社办得更加红火。近年来,稷山县小阳村面对山楂产业发展困境,通过创办合作社,把一个群众要放弃的产业办得红火了起来,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近期,我们到向阳合作社进行了调研。

逼出来的合作:推动“三轨并进”

在大市场、大生产面前,小农户经营规模狭小、科技推广成本高、市场信息掌握不足等短板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小阳村坚持组织变革、模式调整和技术突破“三轨并进”,带领小农户驶上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快车道”。

一是走出新路径,杜绝反复调。在小阳村调研时,我们发现,群众发展产业一旦连续几年不顺利,就会出现调产甚至是反复调产现象。山楂种植户杨国功在产业调整上很有代表性,他先后种过苹果、桃、枣,最后种了山楂。2011年前后,由于管理方式滞后、种植比较分散、山楂出现“卖难”问题等,小阳村山楂产业连续几年陷入低谷,杨国功和一些山楂种植户,无奈地准备着再次砍树、再次调产。村委会主任杨云山在参加现代农业专题培训后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产品品质上不去,再调产也调不出致富路。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他们选择在经营方式上破题,与其他5户种植户办起了“稷山县向阳山楂种植专业合作社”。

二是探索新模式,实行“四统一”。变原来的“单打独斗”为“统一作战”,加快了标准化生产,增强了抗风险能力。统一山楂品种。过去一段时间,不少地方都走过品种繁杂的弯路,且由于经济作物大多三年才挂果,往往造成很大损失。小阳村也是如此。最初全村200多亩山楂竟有六七个品种。向阳合作社经过多番考察,把品种统一为果个大、产量高、成活率高的“大金星”。统一农资供应。据统计,之前散户购买的化肥价格为80元/袋,合作社购买便可一袋降低15元。按照合作社目前1020亩耕地计算,每年可为群众减少3万余元成本。统一管理模式。编制了《优质山楂商品果管理技术标准规范种植流程》,建立山楂管理微信服务群,在山楂生长关键节点告知注意事项。统一销售结算。合作社统一与客商议价,参考市场议定标准价后,根据品质在此基础上予以适当浮动,实行优质优价、以质论价。销售后,由合作社与农户结算。

三是研发新技术,提高商品率。群众不缺体力不缺地,最缺技术。向阳合作社既注重研发技术,更注重推广技术。一方面,探索出“以枝换果”的短枝型种植技术,即在8月份将枝条剪留25厘米,使山楂果达到3.5厘米的商品果标准,而且果面光滑、颗粒大、着色好、甜度高,每年一上市就被客商抢购一空。目前,这一技术已通过山西农业大学监测论证。另一方面,针对仅仅依靠聘请科研院所教授来稷开展理论教学但群众热情不高、效果并不理想的现实,合作社在每年3月、6月、8月、10月等山楂生长重要时间节点,带领种植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技术要领,使群众成为种植能手。

合出来的成效:实现“三方共变”

走农业合作社之路是小阳村山楂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与之前小农户经营相比,合作社不仅带来了产业升级,更带来了群众致富和乡村发展的共赢局面。

一是火了山楂产业。从一组数字,可以一窥山楂发展态势之变:规模变大,从最初6家农户52亩山楂,到如今100户1020亩;品质变优,被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富硒产品”,入围全国优秀农产品信息库;商品率由20%飙升到9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0%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2019年全市山楂合作社标准化生产测评中,向阳合作社名列全市第一。

二是红了群众日子。随着山楂品质和售价的提高,向阳山楂合作社种植的山楂从当初的0.8元/公斤涨到现在的2.6元/公斤。以前挣30元是靠30公斤按袋卖,现在是10公斤按筐卖。这给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亩均收入从2000元增加到8000元,合作社成员农户人均收入近2万元。曾经一度要砍树的杨国功,2019年靠种植15亩山楂挣了10多万元。

三是兴了一方经济。在合作社产业发展起来后,他们积极发挥示范效应,牵头与其他3个乡镇的山楂种植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定期组织种植户观摩培训,辐射带动2800亩山楂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使山楂产业逐步成为当地新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特别是引导84户贫困户发展山楂产业,帮助他们销售山楂320万余斤,使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左右。

闯出来的经验:坚持“三轮驱动”

向阳合作社虽然仅有100户成员1020亩耕地,但是它带领群众跳出反复调产的怪圈,通过转型发展、抱团合作、技术取胜走上了产业兴旺之路,其经验值得借鉴。

(一)“砍树”不是办法,转型发展才是出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早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转型不是转行,而是主动求新求变。面对产业陷入低谷、群众要砍树的情况,小阳村群众没有像以往那样再走调产路,而是在转型上找出路,推进组织转型、模式转型、技术转型,推动产业红火了起来。未来几年,随着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难免会出现产量增加、竞争激烈甚至是“卖难”问题。我市作为农业大市特别是果业大市,必然会遇到这种挑战,很多群众也会遇到小阳村曾经遇到的问题。事实证明,在困难面前,一味调产不是办法,转型才是出路。在市场化浪潮和现代农业发展面前,只有全面推进转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优”产品,才能让群众和产业经得起风浪考验。

(二)松散难有作为,紧密合作才能共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向阳合作社将品种选择、技术推广、生产资料采购、销售渠道统一起来,实现了大合作、大生产,赢得了大市场、大考验。合作社并不是一个新鲜事,但质量提升是一个永恒课题。目前,我市有农民合作社近1.5万家,但像向阳合作社这样的国家级示范社仅有88家,加上省市县三级示范社也仅有2500余家,在带动群众发展上很多合作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要以实施《关于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契机,把规范发展作为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硬核举措来抓,真正把现有的45万名社员带动起来,促进他们和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三)粗放没有前途,依靠技术才能取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路线,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向阳合作社不仅积极引进技术,而且首创“以枝换果”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把技术普及给群众。事实证明,农业科技是加快标准化生产、打造“特”“优”农业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强良种培育技术研发,提升农产品品质,抢占和拓宽高端市场。另一方面,要把技术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聚焦对象、按需培训、精准发力,避免“一训了之”、大水漫灌、只训不培等现象,真正把110万余名农业生产工作者培育成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的最强王牌。(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