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屈景奎回家记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26

56岁的屈景奎早早就离开了家乡。在2016年之前的30多年里,他一直像大多数农民工一样,哪里有活儿就去哪里,四处漂泊。

在他的脑海里,家乡留给他最后的印象是穷,没水喝。“有一次,我妈早上起来去井里打水,结果吊桶用的绳子被人偷走了。她翻遍家里,只找到一根短绳子。她就弯下腰,尽量地伸到井里,双手交替着,用这根短绳子把水桶拽上来。”

水上来了,委屈的母亲坐在井边哭泣——这种场景就像根刺一样扎进了屈景奎的心里。

屈景奎的家乡是万荣县荆村。荆村地处孤峰山上,土地贫瘠,干旱少雨。但在数千年前,这里就是先民们的聚居之所。村口刻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荆村遗址”的石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际农业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卫斯曾撰文认为,在荆村遗址出土的谷类炭化物,初步揭示了我国先民最早栽培高粱的秘密,澄清了中国高粱从印度传入的传统说法。

过去的荣光已难再觅。2015年,市中心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时候,一组数据让人深思:荆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两亩,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全村超过一半的人口属于贫困人口。

从这个角度看,少年屈景奎的离开“势在必行”。

2016年,屈景奎回到了荆村。“在外头几十年,没挣下啥钱。就带回来妻子、儿女、儿媳、孙子等7口人。”屈景奎原本想着,在老家过渡一下,不行的话,再出去。

但这次,一群人把他留在了家乡——市中心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从2017年开始,市中心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发展玉露香梨、建设果品交易市场、硬化美化巷道、改造基本农田、开展消费扶贫等途径,全力帮助荆村人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

村子里每天都在发生的变化,一次次地让屈景奎按下了离开的念头。但全家7口人,孩子能甘心在村子“窝”上一辈子?

就在屈景奎犹豫的关头,市中心医院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清找上了门:“老屈啊,你这么多年一直在外打工,不太会干地里活,得想个新路啊。”

“我也想啊,但是一没本钱,二没本事,干啥呀?”“你不是干过夜市吗,现在村里养羊的不少,但就没有个羊肉馆,你不考虑下?”

屈景奎走南闯北,总觉得在荆村开羊肉馆,跟开个某品牌旗舰店差不多,“村里人偶尔吃上一回,还能天天吃?”

怀着这样的疑虑,2019年,屈景奎带着全家人,在村口开了一家“威威羊肉泡”。开业不到一年,他就还清了6万元的借款。记者采访时,屈景奎刚刚送外卖回来。“附近地里老有人干活,我一碗热菜,搭配馒头和米汤,按照8元一人的标准,一天能卖100来份。”

市中心医院扶贫的溢出带动效应,让屈景奎全家都留了下来。

“要是我妈能赶上这时候就好了。”采访最后,屈景奎道出了心底的遗憾。(记者 王耀)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