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番薯县令”余应桂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0

在古代,番薯还与为官之道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脍炙人口得如同番薯一般的“土话”,道出了为官之道和老百姓对官员的价值认可。有趣的是,在福建省龙海市至今流传着一位“番薯县令”的故事。

余应桂是明末江西都昌人,其人其事列入《明史》。余应桂在海澄担任知县时,海澄(今福建龙海)经济萧条,苛捐杂税繁重,而且经常受到海寇侵扰,百姓苦不堪言。他七月到任,正值闽南“三伏天”,天气异常炎热。古代官员莅任履职时,很少有不讲排场的,而余应桂却是轻车简从。余应桂到任后,首先在海防建设上下功夫。当地方言说“吃番薯,看势面”(意为判断形势,三思而后行),面对海盗猖獗,海氛不晏,他认真调查后拟定方略。余应桂的功夫没有白费,铳城建成后,他先是击败海寇李魁奇的进犯,之后又用大泥铳城大炮击沉海寇十多艘贼船,甚得民心,兵民无不称颂。

余应桂任海澄知县的三年里,生活起居一切从简。为了怕县里冗员增加经费负担,他“莅任三载,不挈家,无仆婢”。公务再繁忙,日常起居不依赖下人,始终清廉自守,不逾矩。据当地县志记载,余应桂“日所餐者,多用番薯,曰适口中耳,且可代匮,或啖不弃皮,其廉价又不可及矣”。堂堂知县,三餐伙食不仅无鱼无肉,以番薯代粮。更有甚者,余应桂怕浪费,还常常连番薯皮也吃掉。为此,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番薯县令”。

(《中国纪检监察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