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上任前先识鱼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05

2400多年前,孔子的得意门生宓子贱被任命为鲁国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宰。赴任之前,他特地来到乡野,拜访了在此隐居的阳昼,向其请教理政良策。

阳昼说:“你真抬举我了,我一乡野村夫,既没从过政,也没治过民,哪有什么良策?”宓子贱说:“话虽如此,但我知道您学识渊博,不会让我白来一趟。”

阳昼说:“你的诚心让我感动,我虽无从政经历,但钓鱼还是有些经验的,不妨说与你听听。”接着,他讲起了钓鱼的经历。他说:“我经常在我们这边的河里钓鱼,我每次将鱼钩上安好鱼饵甩到河里之后,最先迫不及待咬钩的是一种叫阳桥的鱼。这种鱼肉薄且柴,味道不佳,人们很不喜欢吃。而同一条河里的另一种鱼就不同了,它在水里游来游去,好像要咬钩,但似乎又不在意鱼饵。这种鱼叫鲂鱼,个大肉厚,味道鲜美,深得人们喜爱。”

阳昼讲到这里停住了,宓子贱若有所思地说:“您讲得太好了,我听明白了,多谢您的指教,我一定铭记在心。”宓子贱辞别阳昼,赶往单父上任去了。

单父的不少消息灵通人士骑着高头大马,乘坐华丽的马车,赶来迎接宓子贱。宓子贱见状,急忙催促自己的车夫说:“赶紧走,避开他们。”

来到单父,宓子贱依然不待见那些阿谀逢迎他的人,而对那些不显山露水的人他却主动接近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并委以重任。

有人不理解,就问宓子贱:“巴结您的人您避而远之,不巴结您的人却得到您的重用,这是何故?”宓子贱说:“巴结人的人一定没什么真本事,他们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而那些不巴结人的人不趋炎附势,往往有才干,能干事,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们就是阳昼所说的‘鲂鱼’。”

三年后,单父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宓子贱的理政之道大见成效。这与宓子贱的用人之道密切有关,而他会用人的关键在识人。识人有时候并不难,能从两种鱼身上得到启发就够了,难就难在你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鱼。 (《潮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