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汴梁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02
北宋初年,宋太宗设置了城市管理机构——街道司。街道司设有勾当官(类似街道司的领导)二员,下辖500名士兵,穿青衫,配备鞭子木棒,其职责就是修治街道、打扫卫生、管理交通等。
明代沿袭了宋代的垃圾管理制度。曾在中国生活数十年的传教士曾德昭记载,明朝的城市和乡村间,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不但耕作所需要的各种粪便,有专门的人员从城市里回收,然后运载到乡村出售,甚至各种城市生活垃圾都有专门人员回收,哪怕“扔到街上的破布”,都会被迅速回收。
有趣的是,关于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古人通过不同书籍详加记载,这也为如今的人们提供了一些参考。人畜粪便可以作饲料和燃料,这是熟知的用法,不过,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人们还总结出千奇百怪的用法。比如,《农桑衣食撮要》记载,用晒干的牛粪加热蚕室,不仅能驱除寒气,还能让蚕多吃桑叶;《博物志》记载,焚烧干骆驼粪可以驱除蚊子、虱子;《氾胜之书》记载,用蚕矢(又称蚕沙,家蚕的粪便),杂以禾苗的种子,种下后,禾苗不会受虫子侵扰。
另外,人畜毛羽在古人看来,也是堆肥的好原料。比如,猪毛是种植甘蔗的好肥料;动物的羽毛轻柔,可以用来扫除幼蚕。
在古人看来,动物骨头也可以变废为宝。动物骨头焚烧、粉碎成灰后,可改良土壤,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齐民要术》中记载:栽种石榴,要在树下埋入动物枯骨,因为它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根部呼吸,从而有利于石榴苗的成活。在闽粤赣山区,因为山田水冷,古人常将牛骨焚烧、打粉后作肥料,并蘸在水稻秧根部,以提高水稻产量。古人还会用动物骨头处理种子,使其耐旱,防蝗虫,从而获得丰收,这种工艺叫作“溲种法”。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