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05
从古到今,几千年来,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谓到底有多少种呢?多年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有上百种,有的说有八十多种,即使比较少的也有三十六种。有专家学者将这些称谓按照前缀的不同进行了划分——
首先,是以“阿”为前缀的叫法。有阿父、阿公、阿耶、阿伯、阿翁、阿爹、阿妈等。其中,“阿妈”这个称呼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口语称呼,在有关满洲人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叫法。《元曲选·缺名·货郎旦·三》:“阿妈有甚话,对你孩儿说呵,怕做甚么!”这“阿妈”指的就是孩子的父亲。
其次,是以“家”为前缀的叫法。有家父、家君、家大人、家严、家翁、家尊、家公等。其中,“家君”既用作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作对别人父亲的称呼。《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现如今,孩子对父亲的称呼主要有“父亲、爸、爹、大、伯”等。“大”这种孩子对自己父亲的称谓,虽然历史悠久,且在全国也较为普遍,但这种称谓至今还没有收入到我国的各种汉语词典中。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