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10-19
考古专家指出,中国早期的园林叫“园”或“囿”,是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种植花草树木,养殖走兽的场所,到了秦汉之后才在苑内营造宫室,发展形成宫苑。从《上林赋》“庐桔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楟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葡萄……杨翠叶,杌紫茎,发红华,垂朱荣,煌煌扈扈,照耀巨野”的描绘,可知汉代苑囿种植的花果漫山遍野,非常茂盛。此外,在汉代更有以观赏某一类植物为主的园圃,如以葡萄为主题的葡萄宫;有汉武帝破南越之后,以种植从岭南所得荔枝和其他奇花异木为主的扶荔宫等。结合宫苑遗址中出土的植物遗存中不难看出,当年的南越宫苑,是奇花名草、珍禽异兽的集萃之地,堪称岭南最早的自然公园。
南越国宫苑遗址出土的植物有40多个种类,有荔枝、杨梅、橄榄、乌榄、桃、梅、南酸枣、罗浮柿、苹果属、葡萄属、女贞属、杜英属、石竹科、蓼科等。此外,还有阔叶属树叶等。
南越国宫苑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大概可分成观花类(桃、梅、山鸡椒、假牵牛等),观果类(荔枝、杨梅、橄榄、乌榄、南酸枣、罗浮柿、苹果属等),林木类(杜英、构树、榕属、樟科等),藤本类(冬瓜、甜瓜、葡萄属、省藤属、葫芦科等),草本类(商陆、紫苏、眼子菜属、石竹科等)。其中不少在古籍中都有精彩的记载,如起源于我国南方的荔枝,早在晋人葛洪《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南越王尉佗献高鲛鱼、荔枝。”《三辅黄图》记载:“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无一生者。”这说明早在西汉初年荔枝就已经以珍奇名贵著名了。
又如橄榄和乌榄,南越国宫苑遗址中发现的橄榄遗存说明,至少在秦汉时期食用橄榄的习惯在广东地区已经相当普遍。再如杨梅,汉代出使南越的名臣陆贾《南越纪行》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时至今日广东的罗浮山区仍是杨梅的著名产区。
宫苑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动物遗骸,如马、熊、鱼、鳄、龟、豪猪、鹿、鸟等,约有十多个品种。中国古典园林常在湖池等大型水体中布置莲花、蒲草等水生植物。南越宫苑虽未发现种植莲荷的迹象,但却出土有眼子菜属种子,这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沉水者习性如水草、如睡莲,沉浮于水面,出水者如蒲草。正是种植了眼子菜属之类的水生植物,加之池中蓄养的游鱼龟鳖,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水池增添了几分田园陂池的野趣。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