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9-30
本报记者 陈永年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一批高质量生态修复及保护工程,扎实开展一系列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治理保护新机制,全方位推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日前,市发改委主任潘志孝就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 者:潘主任,您好。一年来,我们运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潘志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我们厘清工作思路、突出保护重点、激活发展优势,系统抓好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蹚出一条具有运城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具有重大意义。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先干起来”的部署要求,主要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规划,绘蓝图。去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今年1月,市委提出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并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具体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聘请专家研究论证、数易其稿,在全省各市中率先编制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
二是抓治理、重保护。围绕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污染治理方面,全市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清零”行动,目前已完成问题“销号”1700多个,完成了中心城市、河津市、永济市3个设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流域中7个国考、4个省考断面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深入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百日攻坚”行动,稳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散煤综合整治等任务。在节能减排方面,全市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020年投资已全部到位,焦化企业整治正在稳步实施,水泥行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市锅炉治理项目2020年度投资已全部到位,112台锅炉对标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工业炉窑综合整治项目已淘汰炉窑100台,完成深度治理946台。在生态建设方面,全市大力开展“绿满运城”行动,完成国土绿化32.1万亩,占全年总任务22.6万亩的142%。强力推进废弃矿山修复治理,8月份已全部启动项目施工,治理面积达500余亩。汾河流域(运城段)干流生态景观工程、运城市涑水河(伍姓湖—入黄口)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姚暹渠夏县段河道生态修复与治理等一批生态治理工程有序推进。
三是抓转型,优产业。针对我市钢铁、焦化、冶金等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产业结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高质量转型发展”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新材料、绿色焦化、节能环保、现代医药和大健康、数字经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积极推动闻喜“千亿级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做大做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成立了“山西省铝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别是围绕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强做优工业经济,积极推进谋划、完善、新上了一批“六新”产业项目,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抓工业、大抓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
四是抓项目、强支撑。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狠抓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市政府制订出台了《关于实施“双十工程”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若干意见》。按照今年能开工、今年能投产、今年能达效的原则,谋划了总投资达2372亿元的274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建立了“双十工程”项目库,努力以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引领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截至8月底,汾河流域(运城段)干流生态景观工程、运城市涑水河(伍姓湖—入黄口)河道生态综合治理、运城电信5G基站建设、芮城县光伏示范区等一批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224.5亿元。
五是抓机遇、争政策。抢抓国家推动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重大机遇,市领导带队,先后3次到国家有关部委对接汇报,积极争取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一系列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级规划。同时,抢抓今年以来中央新增投资、专项债、新基建等政策机遇,积极完善上报了一批生态治理、环境保护、产业转型、民生发展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比如在新基建方面,截至8月底,我市共谋划项目646个,向国家和省申报了47个项目争取第一批新基建专项贷款,向省发改委申报了39个项目作为2020年备选项目。运城市智慧教育二期项目、大运汽车5G+智慧工厂两个项目已列入全省2020年十大重点支持的新基建项目,项目数量和落实资金均占全省总数五分之一。我市还联动临汾市、三门峡市、渭南市等,多次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项目、合作推进会和发展论坛等,进一步凝聚了区域间协作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识,形成了共建合力。
记 者:一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请问潘主任,下一步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有什么打算?
潘志孝:牢记领袖嘱托,贯彻省委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将围绕国家出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唱响新时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奋力蹚出一条具有运城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重点要突出4个方面来抓:
一是谋划发展新布局。修改完善《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升完善《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引领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是实施治理新行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谋划和建设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文明示范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开展“三河三湖”治理、“五水同治”行动,以绿色生态保护和修复、绿色生态经济长廊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等为重点,抓紧启动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一条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绿色生态廊道。
三是构筑产业新格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医药和大健康、数字经济、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特别是要瞄准“六新”精准发力,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提升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实现“十四五”时期“转型出雏型”。
四是打造文化新名片。我市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做好华夏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关公文化、善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让运城发展更有气质、更有品位、更有魅力。
记 者:请问潘主任,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有那些建议?
潘志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治理黄河事关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万世福祉。
为扎实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一是争取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我市全域都属于黄河流域,又是“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等多项“国”字头政策重叠区。这里既有山,又有川;既存在滩涂治理难题,又存在水土保持困境;既有坚厚的农业基础,又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可以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等复杂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统筹谋划,共同解决,提供运城经验。
二是争取国家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给予适当政策倾斜。黄河中上游地区大多是欠发达地区,建议国家加大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强化产业布局引导,推动相关产业项目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优先布局,把国家一些重大会议、会展和重大体育赛事安排在具备条件的黄河中上游地区举办。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向黄河中上游地区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设置、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黄河中上游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黄河中上游地区开展创业创新、参与互联网协同生产、发展新兴产业等提供基础载体。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