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21

张晓波

唐风·蟋蟀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jù)。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tāo)。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这首诗的大意是:深秋时节,蟋蟀进入堂屋里鸣叫,日月如梭,又近岁暮。现在不行乐,日月去而不还。但享乐亦不可太过,本职之事要考虑。及时行乐而不荒废主业,才是贤良之士追寻的真正的快乐。

蟋蟀,本地叫蛐蛐。《豳(bīn)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本诗中“蟋蟀在堂”,说明时在十月。周人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十月便是岁末。

朱熹《诗集传》说:“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饮为乐。而言今蟋蟀在堂,而岁忽已夜矣,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然其忧深而思远也。”其实这首诗是感慨时光如梭、人生苦短的同时,宣扬一种喜乐正道,即好乐无荒。

好乐无荒,是生活的智慧,是生命的哲学,是辩证和中庸思想的体现。人生不能劳而不止、疲于奔命,应该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无荒,指不荒废本职。士农工商,“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这就是本职。

好乐,乐指享乐,有感官方面的,有精神方面的。感官方面的,口腹之欲、耳目之娱,以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等。精神方面的,苏东坡总结有赏心乐事十六件: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阴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文人士大夫的乐事,不同于劳动群众的乐事,而儒家“孔颜乐处”则是另外一种享乐观,追求的是实现崇高目标和自身价值带来的幸福感。

古代普罗大众的享乐,其实不过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口腹之欲、耳目之娱虽是奢望,但年终岁末短暂的享乐似乎是一种苦中作乐的久远传统,总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满足,给人以回味。

蟋蟀声中,是劳者得息的享乐,是岁月如梭的悲凉。那叫声,穿越历史,入秋后,在田野、在院落、在堂屋、在床下,教人如何不想起流沙河的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