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20

张晓波

唐风·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隰指低湿的地方。枢、榆、栲、杻、漆、栗,皆为树木名。这首诗的大意是:高山有高山的植被,湿地有湿地的植被。你有衣裳舍不得穿,你有车马舍不得驾御;你有庭院房室,却不洒扫利用,你有钟鼓乐器,却不敲不击;你有美酒佳肴,何不鼓瑟宴飨、喜乐永日。有朝一日你不在人世,一切便归他人享用。

关于此诗,《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没有史料根据,不足为信。

这首诗其实是针对晋人的节俭、守财的性格有感而发,特别是针对有一定地位的晋国的大人、君子而言。由此可以看出节俭、守财是晋人的历史性格。老西儿(老醯儿)的称呼,也呼出了晋人的整体形象。

整首诗旨在规劝守财奴要懂得享受生活,而不应苦行僧般守着物质财富不知享用,死后一切拱手归于他人。“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道理很浅显,诗意很直白,虽然立意不高,有些自我主义,教人及时行乐,但是符合普罗大众的心理和思维,符合村野民夫劝喻他人的口吻。

同一地方的人,总有许多的相似性。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理论一些,人的心理行为受制于生物遗传、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所谓“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吝啬守财,人为物累;及时行乐,神为欲伤,均不可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备物致用、物尽其用;享受生活、追寻幸福。备物致用、物尽其用,就是发挥物质财富应有的效用,否则是一种浪费。钱财是生命的一种势能,所以叫财势。古人说“财与命相连”,无非因为财与命的关系超过其他一切,物质的基础和决定作用古人十分懂。

享受生活、追寻幸福,既追求物质享受也追求精神享受,但这终究属于个人享乐主义,因此要有节制。不陷入吝啬也不惑于纵欲,爱自己也爱他人,让自己的生命丰盈但不自私。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把“快乐”用两种基本形式进行区分:一种是“享乐主义”形式的快乐,它代表着个人的愉快体验;另一种是更深刻的“幸福论”形式的快乐,它超越了单纯的自我满足,来源于朝着崇高目标和重要意义而奋斗。因此,要给个人享乐以正确的定位,要知道“只有利他的生活才是值得过的生活”(爱因斯坦),这最终才是人生应追寻的幸福之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