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06

张晓波

唐风·采苓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采挖茯苓,攀登在首阳山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那些无聊的闲话,不要相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让谣言左耳进右耳出,不听不信不理,不以为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让谗言不得其逞,无所施展。

朱熹《诗集传》说:“此刺听谗之诗。”我理解这是一首劝诫他人不理闲言、不信谣言、不听谗言的诗歌。可以视为普遍意义上的无所实指的劝诫,也可以视为对晋献公听信谗言造成骊姬之乱的反思。先民总结经验,告诫后人闲言害人、谣言害人、谗言害人,不要受他人言语蛊惑,让别有用心的人无机可乘。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春秋中叶礼乐道德已现沦丧的状况,“人之为(伪)言”,说明信义渐失,伪言渐行。

周初建立的礼乐制度,西周末年开始受到局部挑战,春秋时日益崩坏,战国时几乎视之如无。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

这首诗基于信义缺失、伪言害人的教训下,告诫世人要避免伪言伤害,提出了“不信”“不与”“不从”三原则。但是,首先的难题是伪言难辨。三人成虎,要保持客观的认知不容易;曾参杀人,“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对整个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谣言谎言、流言蜚语的传播也更加快捷、更加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谣言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一是要分析判断,不轻易相信,看来源、看证据,从常理上推断,谣言总会有漏洞,假的东西总经不起推敲,做到“无信”;二是不能做出客观判断的情况下不传播,“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大凡谣言总是事涉贬损而非褒扬,要去除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的不良心理,做到“无与”;三是对任何流言蜚语,不受其干扰和影响,不与之纠缠,“狗在吠叫,驼队依然前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做到“无从”。

首阳山,在永济市南,相传伯夷、叔齐兄弟让国、叩马谏伐后,独行其志,不食周粟,于此山中采薇而食,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忠信节义之典范。

这首诗以采苓于首阳之巅来起首,亦有形成强烈对比的用意。至今每过首阳,我总会想到这两位先民的信义与倔强。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