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05

张晓波

《诗经》中的“风”包括了黄河流域十五个诸侯国的土风民谣,其中《魏风》(7篇)、《唐风》(12篇)都是晋南的民间歌谣,从中可以看到先秦时期晋南的一些民俗风物。

周初分封时,河东(今运城)有魏(今芮城)、虞(今平陆)、郇(今临猗)、耿(今河津)、倗(今绛县横水)等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因之受封于唐(今翼城),唐后改称为晋,至晋献公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河东版图统归于晋,魏国不复存在。《魏风》说是魏国民谣,不如说是魏地民谣,因为民谣的存在并不严格对应一个诸侯国的存续。

魏风·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这是一幅缝衣女与女主人的素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诗中的缝衣女,已经进入冬季仍穿着葛藤编的草鞋。“掺掺女手,可以缝裳”,一双柔弱纤细的女性的手不停地辛苦劳作,为女主人缝制出新衣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缝好腰身,缝好衣领,并侍奉美貌的女主人穿戴试衣。“好人提提,宛然左辟”,女主人在试穿衣裳时,轻盈转身。“佩其象揥,维是褊心”,女主人头上插着贵重的发饰,雍容华贵,却心眼褊狭。所以,下人们私底下传唱着这首民谣来讥讽女主人。这首诗歌通过两位女性的形象素描,运用对比的手法反映出当时社会阶级分化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下层群众敢于讥讽权贵的反抗精神。

诗中的葛,藤本植物,葛根含淀粉可制葛粉,葛茎含皮纤维可织布、造纸,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

《韩非子》记载,尧之时“冬日麂裘,夏日葛衣”,葛衣葛屦对古人来说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资源利用了。古人日常生活对葛利用广泛,采葛女的形象多次出现在《诗经》里。“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从古到今男女相恋中最典型的相思心理,也是与采葛、采葛女相联系。

上古时期运城地区气候温暖潮湿,黄土层深厚,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都是葛藤生长的绝佳环境。后来农耕发达,地尽其利,坡地、丘陵均被开发种植,现在葛藤在本地只有山区可见。

这首诗歌中描绘了两位女性,均形象姣好,可以说是晋南女性的代表。魏风、唐风中还有不少描写女性的诗篇,这种视角说明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晋南出美女,可能与民族融合有关。晋南一方面是(陶)唐、虞、夏后、夏四代王畿之地,四朝遗民很多,正宗的华夏之后。另一方面,晋南也是许多少数民族祖先所居之地,叔虞封唐(今翼城一带)时曾将“怀姓九宗”划归唐(晋)管理。“怀”即“隗”,古之大隗氏、魁隗氏;还有黄帝时的蚩尤部落,后称赤狄,商时称鬼方,他们从很早以前就居住在今山西南部,所以《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不同民族的融合,从人类学来说是有好处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