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冯恕:保护毛公鼎的功臣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8-05

著名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内壁铸铭文32行、499字,是我国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其内容是记载周宣王告诫及赏赐大臣毛公的策命辞,对研究中国冶金史、文字史和西周史等均有重要价值。毛公鼎被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之一,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毛公鼎发现之初非常偶然,那是清道光年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一个农民在田里平整土地时,在一块大石头下面看到了这个铜鼎,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很多字。事情传出,很快有古董商来到他家以300两银子的价格买走了这一宝鼎。古董商当然比那个农民更知道宝鼎的价值,于是以高价卖给了大收藏家陈介祺。清代《大清律例》规定不许私人收藏出土铜鼎一类珍贵文物,陈介祺极其低调珍藏,就连毛公鼎的铭文拓本,也只在得鼎之初拓了四份。目前,国内仅存两件毛公鼎铭文拓片,每件都已是不售之价。

毛公鼎释文一经面世,许多学者著文论述,凡研究金文的专著中都少不了毛公鼎。陈介祺得到毛公鼎仅一年多,其母病故。咸丰四年,他借母亲病故、回乡奔丧的机会,辞官回归故里,专心致力于古物的收藏与考证。毛公鼎在陈介祺手上收藏了30年,并进行了重要考释。1884年陈介祺病逝后,他的孙子卖掉了宝鼎,几经周折,宝鼎曾落到清朝官僚端方手中。辛亥革命时端方被杀,宝鼎被端方小妾典押在天津华俄道胜银行,受到国外古董商觊觎,冯恕感觉到宝鼎有流失海外之危,于是联合叶恭绰、郑洪年斥巨资将宝鼎留在国内。日寇侵华时期,日军为得到宝鼎曾拘捕叶恭绰家人,所幸叶家设计瞒过。

冯恕晚年鬻字为生,常常濡墨书写至深夜。冯恕去世后,家人遵其所嘱,将所藏147件古玉、石屏、古砚等文物以及17650册图书全部捐献给国家。1950年,文化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周扬和丁西林向其后代颁发奖状。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