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非遗让旅游更美好
——我市深入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纪略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7-28

记者 王 斌 通讯员 李筠霞

把非遗项目送进景区,将文创产品推向市场,助力乡旅发展,打造研学线路……如何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市文旅局进行了诸多创新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卫东调研我市“文旅驿站”。 张建军 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深层的文化基因、久远的文化血脉、充沛的文化活力,它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给予人们最深厚的文明滋养。

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1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86项,非遗资源信息15000余条。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居全省第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运城传统文明的结晶,更是运城未来发展的财富。

同时,我市自然人文景观诸多,旅游资源丰富,现有A级景区23个,其中4A级11个、3A级5个。

如何发挥这些宝贵的资源优势,让非遗与旅游实现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扩大“游山西运城,读华夏历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文旅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谋划,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好文旅融合、做强文旅产业的战略目标,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以创新的办法为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力求在文旅融合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让非遗进景区实现常态化

游客在体验省级非遗项目万荣面塑制作技艺。 李筠霞 摄

市文旅局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旅游景区融合,力争每个景区都有非遗项目驻场展览或展演。目前,解州关帝庙、神潭大峡谷常年都有非遗项目驻场演出。比如,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稷山高台花鼓在解州关帝庙御园演艺中心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表演一场(疫情期间改为每周六和周日演出),表演人数100余人,高台最高可加至11层,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

永济市在水峪口神潭大峡谷景区设立了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区和体验馆,涵盖了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产品展示、非遗图书阅读、非遗研学咨询等,长期对外宣传展示。在非遗体验区,游客可以通过亲手制作,享受体验非遗项目的乐趣,包括纺织土布、剪纸、草编制作、布老虎缝制等。

此外,在重要节庆活动及节假日期间,我市都会组织较大规模的非遗进景区活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市就组织了“蒲州梆子走进岚山根”演出、非遗传承人进景区等活动,效果良好。

把非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

稷山金银细工文创产品—福禄寿喜纯银酒壶。     王杰忠 摄

非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但非遗保护不是静止不动的,非遗保护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为了改变非遗传统技艺类产品“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市文旅局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力度,结合旅游市场需求,设立研发基地,与北京、西安等创意设计公司合作,研发出“关公”、绛州剔犀、稷山螺钿漆器等九大系列文创产品,新设计创作的以运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有40余种。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绛州剔犀髹饰技艺开发团队,研发出女士手包、项链以及与紫砂陶瓷结合的剔犀茶杯等;稷山螺钿漆器的开发团队运用新工艺,设计制作出拉丝茶壶茶盏系列产品,并为华为集团定制“百匠礼盒”,为宝马集团定制限量版车标;河津琉璃的开发团队,从建筑构件入手,开发出琉璃十二生肖产品等,深受市场和游客欢迎。

“记忆展馆”助推乡旅发展

游客在绛州澄泥砚文化园体验澄泥砚制作技艺。   解玉霞 摄

我市结合非遗挖掘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打造“文旅驿站”,在文化资源富集、地方特色鲜明的乡村,建设乡村文化记忆展馆,目前已经在各县(市、区)建立了50个展馆,其中市级乡村文化记忆展馆有9个。这些展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以“乡愁、乡风、乡韵”为主题,推动文旅融合,讲好运城故事。

临猗县临晋镇是远近闻名的石榴产地,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结合石榴观光采摘项目,市、县文旅部门因地制宜,在代村石榴采摘园建设了300余平方米的“临晋镇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展示各类农耕文化用具180类400余件,并定期举办群众文化、非遗体验活动,使其成为集田园采摘、乡村旅游、非遗体验于一身的乡村旅游项目。

稷山县太阳乡坞堆村是非遗项目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集中生产地,市、县文旅部门在此建设了460平方米的“坞堆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将其打造成非遗传承地,助推当地的金银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打造非遗研学主题线路

绛州剔犀文创产品—茶台。  何鹏飞 摄

市文旅局积极拓展旅游空间,建设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目的地。

永济市推出“黄河岸边非遗游”研学线路,即鹳雀楼—普救寺—蒲津渡遗址—尧王台—河东葫芦产业园,其中的每个景区都有非遗故事,包括鹳雀楼的传说、张生和莺莺的故事、蒲津渡铁牛传说、尧王台传说、葫芦庄传说等。这些非遗故事,钩织起我市丰富的非遗旅游线路,吸引着国内外学子到运城觅祖寻根,感受运城五千年根祖文化魅力。

新绛县推出“一场砚遇,邂逅绛州”的绛州非遗研学游,游客可以参观“山西三宝”之一绛州澄泥砚制作工艺流程,国保单位福胜寺内的宋、元、明时期彩塑以及中国传统村落光村明清古民居。其中的研学实践涵盖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绛州鼓乐、绛州剔犀制作技艺、新绛面塑以及省级项目绛州木版年画等十余种非遗项目的展示、体验、销售,构建了“非遗+旅游”的展示、体验平台。如今,绛州澄泥砚文化园年接待研学游客团队180余个。

芮城县在距离永乐宫150米处的移民搬迁村——柳树斜,打造“非遗传承研学基地”,并将其纳入全域旅游范畴。

非遗让旅游更美好。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打造“关公”忠义诚信牌、“古中国”文化牌、“黄河”风情牌三大核心品牌,增加旅游业态新供给,让看非遗、听非遗、乐非遗、品非遗、享非遗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大格局中,使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互利双赢,形成发展新优势。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