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17
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但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萌生退意。他辞官后到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定居,自称“朱公”。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出非凡的经商才能,在19年内有3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界的楷模。
白圭,战国时期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而名满天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对其事迹有详细记载,并称白圭为“治生祖”。颇有商业天赋的白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谋取厚利。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价,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也是白圭所奉行的经营圭臬。后世商人把白圭尊为本行业的祖师爷。(《漯河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