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涓滴之爱显深情

——记平陆县人社局驻西郑村第一书记宋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6-06

宋杰,个头中等,身材微胖,不善言谈,但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小伙子。2017年1月,他受平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派,到平陆县洪池乡西郑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两年多来,他先后历任工作队队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在驻村帮扶期间,他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要求,强化使命担当,倒逼责任落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断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了西郑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在山村当官——心要融

西郑村位于洪池乡北部,全村5个自然庄6个居民组,共302户856人,其中,党员23名、贫困户24户60人。

坑洼不平的道路、年久失修的危房、零基础的公共设施……刚到村里,贫穷落后的村容村貌,让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宋杰着实吃了一惊。既然来了,就要把自己一头扎入西郑村,这就是宋杰与生俱来的个性和那股年轻党员的党性。

为了不负组织的重托,宋杰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争取资金为村里的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新桌椅、更换了新版面、购买了新的电视机和LED显示屏,使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

贫困户刘山官于2017年在车祸中丧生,留下了股骨头坏死拄双拐的妻子、得软骨病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女儿。面对这一家老小,宋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丧事办理阶段就积极向乡民政、县人社局等争取资金5000余元。

为了这一家老小的生活有着落,他又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刘山官的儿子刘盼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在村里办起了小超市。每年檀道庙庙会时,他又动员刘盼赶庙会,仅仅5天时间,就能挣2000元左右,现在刘盼一家的生活是越过越红火了。

由于刘盼腿脚不方便,而去小超市帮忙便成了宋杰的“家常便饭”,村里大娘都打趣地说:刘盼雇了个免费的好长工……每每这时,宋杰脸上都会露出舒心的笑容,因为他把心融入了村民中。

和村民相处——行有善

淳朴、善良的村民,要靠真诚来互动,这是宋杰坚守的信条。

平日村子里只要有红白事,宋杰都会帮忙,前后张罗;把自己的私车当成村民的公车,谁家有个看病救急之事,宋杰是随叫随到;邻里之间有矛盾纠纷,宋杰也会据理调停;孤寡留守老人,宋杰更是经常挂念心头,勤看照料……不图丁点回报,全是实干,从没空音。所有这些,西郑村的村民,全都看在眼里。

贫困户苏社宏两口子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种庄稼和上山采药为生,但微薄的收入养活不了一家四口。按照平陆县提出的“人均一亩经济林,户均一个技能人”要求,宋杰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动员。最终,苏社宏被他的耐心和真诚打动,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于2018年4月到平陆县利丰职校参加了为期10天的电建工技能培训班。

培训结业后,苏社宏先后在江苏、河南、运城等地从事电建工作,月工资达到4500元。到2019年春节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带回了3万元。回来后,他还专门到村委会找宋杰表示感谢。

当第一书记——善作为

刚到村里的时候,一个住在村委会大院的大娘引起了宋杰的注意。他心想:这位大娘是想占公家便宜,还是另有隐情?

通过走访,宋杰了解到,这位大娘的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因生意上的合同纠纷被判刑,儿媳妇也在丈夫服刑期间离开了家,现在孤身一人,是村里的低保户。她家里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且无力翻修,无奈之下才住到村委会大院。

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精准扶贫要求,这明显就是没达到要求。在与大娘的外甥多次沟通,并多次与县局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研究后,宋杰决定给老人翻修房子,费用由老人的外甥出三分之一,剩余部分由局里、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承担。

搬家那天,看到局领导和帮扶责任人又为她购置了窗帘、取暖炉子和牛奶蔬菜时,张大娘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拉着宋杰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党的政策就是好,又给我盖房子还为我买了这么多东西,我一个老太婆何德何能呀”。但宋杰却这样告诉张大娘,“党派我们来就是帮助你们摆脱贫困、共奔小康的,我们做的还不够”。

宋杰,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党员,却能在西郑村一呼百应,让302户856人紧紧相随;宋杰,一个城里长大的年轻干部,却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西郑村的每一方洼土中、每一寸山坡上、每一个沟坎里,为民初心,始终不渝……

李宁 张晓武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