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县域>

贫困村里喜事多

新绛县驻横桥镇支北庄村工作队扶贫纪实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李玉婷 卫世新 贾体锦时间:2020-03-14

峨嵋岭上的新绛县横桥镇支北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56户736人中,贫困户就有50户。

2017年7月,由新绛县农经中心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邢岗,与县农业农村局的3名队员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沿着蜿蜒崎岖的村道来这里报到。

“他们来了以后,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兴建了大棚、打了深井、争取了光伏发电、修了排污渠、建了文化活动场所,村里的喜事一件连着一件。”提起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个个赞不绝口。

316米的深井 圆了村民的吃水梦

多年来,支北庄村村民吃的水都是从几公里远的曲村、史家庄拉。村民们开着蹦蹦车、赶着牲畜拉水的情景,是全村人记忆中抹不去的画面,也成了该村贫困的象征。

早些年,支北庄村打过十多口井,无论怎么打,最终结果都是没有水的“黑窟窿”。渐渐地,村里再没人提打井的事了。

“要脱贫,先找水”。对此,邢岗和其他队员请来了运城、临汾水利部门的测绘队,以及省土地部门第二探测院的专业人员。经过科学测绘和论证,专业人员认定支北庄村肯定有地下水,只不过是深层水。

探测的结果,更坚定了工作队打井的信心。没有启动资金,邢岗从自己家里拿来了6万元。村民听说要打井,纷纷摇头。有些村民还劝邢岗,不要打井了,支北庄人祖祖辈辈就没吃自来水的命,如果井打不成,你个人的钱打了水漂不算,今后的工作也更难开展了。邢岗笑着说:“我们工作队就是来改变支北庄人贫穷的命运。”

2018年10月,支北庄村的打井工作正式启动,然而过程却并不顺利。打到240米深的时候,依然没有出水,村民们一脸失望。到280米时,终于出水了,但水量却非常少,一些村民有些不耐烦。打井队的技术员问邢岗:“目前已经到了岩石层,再打下去也不敢保证有水,你们决定是否要继续。”

村里连夜开会。正当大家争执不下时,邢岗说:“已经打了这么深了,不能半途而废,铆住打,责任由我们工作队来担!”终于,在打到300米时,水量渐渐大起来,再往下16米时,水一下子冒了出来。一口井,整整打了316米,打破了方圆一带几十个村的最深记录。

出水了!全村的村民沸腾了。大家纷纷涌到井台旁。“感谢扶贫工作队,让支北庄有了第一眼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谢工作队……”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

2018年12月,经过3个月的努力,这口井的配套设施完成,打井工作全面竣工。据保守测算,该井的出水量达到每小时30立方米以上。

“打井之后,不光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全村的水浇地也增加了。”邢岗说。

340亩中药材

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支北庄贫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主导产业。

支北庄村有1400亩耕地,大多是旱地和沟地,遇上干旱年景,常常是种一葫芦打一瓢。前些年,村民栽种了几百亩核桃树。核桃市场好的时候,每公斤能卖30元。但从2017年开始,核桃价格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每公斤不到6元,投入一千元只能收回八百元,村民纷纷砍掉了核桃树。

如何调整村里的产业结构,使村民尽快致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轶群建议:“一沟之隔的阳王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农民赚了个盆满钵盈。支北庄和他们自然条件接近,发展中药材种植肯定能行。”

在杨轶群的指导下,驻村工作队开始对支北庄的地形、气候等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和村委会商议,最终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那就是种植中药材。

2018年6月,杨轶群联系上了市果业中心,免费为50户贫困户提供每户12斤的黄芪种子,一户可种植两亩地,50户可种植100亩地。

由于没有接触过中药材种植,贫困户迟迟不愿行动。在杨轶群的鼓励下,村干部任红霞带头种植黄芪11亩,收入了8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村干部都种了,而且效益那么好,贫困户纷纷放下顾虑,着手中药材种植。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工作队又联系了相关专家,举办中药材种植技术讲座,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大家解决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支北庄村中药材产业已经发展到340亩,平均每亩可收入6000多元。中药材种植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全村每年增收近200万元。

3个超大棚

实现村集体经济新突破

“西红柿苗不能埋得太深,最多一公分,周围的土要填实。”

“覆膜的时候,尽量将膜拉紧,贴着垄面。”

阳春三月,一派春的气息。支北庄村新建的超级大棚里,工作队和村民正忙着给西红柿苗浇水、覆膜,闲不下来的新绛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该村的工作队队员李新民,不忘叮嘱其他工作。

2019年,工作队为支北庄争取回了中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65万元。

“这些资金给村里注入了活水,支北庄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工作队队长史海民高兴地说。

现在,支北庄利用扶持资金流转土地20亩,建了3个超大型油桃日光温室大棚,平均每个大棚占地3亩多。峨嵋岭上终于有了日光温室大棚,吸引了许多村民的目光。

由于油桃种植的特殊性,前两年不能进棚,工作队队员便把油桃苗栽在室外培育。为了不让这些优质的大棚设施闲置,经过一番思量,他们决定先期种植经济效益好、收益快的西红柿。

李新民给村民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可以种植7500株西红柿苗,3个大棚能种植22500株,每年至少可以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的收入。以后油桃进棚了,收入还会翻番。”

大棚种植不仅实现了支北庄村集体收入的增长,还吸纳了8个贫困户和1个低保户就业,每人每年收入不少于7000元。

“接下来再建两个蔬菜暖棚,完成50亩村集体土地流转,建成支北庄村种植小区,巩固脱贫成果。”邢岗对这个贫困村的脱贫致富路信心满满,已在心里勾画出支北庄村未来发展的蓝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