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02-10
流调人员完善流调报告 樊朋展 摄
□记者 樊朋展 李政奇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疫情信息,比如:XXX,男,XX省XX市XX县人,现居住XX小区(村),1月21日乘车从武汉到达XX,后乘客运班车回家,1月23日在当地村诊所治疗,1月24日到XX市人民医院就诊……这些信息对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息大多由各地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员搜集,他们深入危险的隔离区,和每一名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近距离接触,获取尽可能详细的资料,为各相关部门在医治、消毒、管控、预防、处置等方面提供参考。可以说,他们是奔波在防疫一线的“侦察兵”。
2月6日,在市疾控中心流调组的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有的盯着电脑,有的在不停地打电话,有的对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在核实相关信息……大家忙而不乱。
“你别紧张,再好好想想,手机支付宝有没有在哪里的消费记录?去过哪几家店?手机里有没有拍过什么照片?”流调组的荆红梅正通过电话和一名确诊病人沟通,当天,她要完善这名病人的流调报告。
流调报告采集的信息对研究流行病病史、调查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至关重要。从第一例疑似病例在我市出现开始,市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赵俊霞、尚文莉、贾少贤、贾峰、史武杰、崔耀康、李秀兰、左春雨、廉青青和各县疾控中心的流调人员,每天都奋战在防疫一线,排查和追踪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并不是每一次调查都能顺利,有的调查对象会隐瞒部分内容,有的人会忘掉某些细节,这时候就要靠流调人员去解释、引导,帮他们回忆。”贾少贤说,“前一段时间,一名确诊病人提供其所乘坐的出租车车牌号时弄错了,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流调工作非常严谨,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每一个时间点都要完整衔接。做过的事情、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详细,不能漏掉一个,漏掉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随时可能造成很多人传染,进而影响整体的防控结果。流调报告形成后,各部门会对调查对象去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这几天好多了。”流调组的小组长赵俊霞说,第一例疑似病例出现初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他们流调组就没休息过。
“只要有病例,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立马开展流调工作。”赵俊霞说,他们工作开展得越早,对控制传染源就越有利。
夜深了,市疾控中心流调组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有人刚从流调一线匆匆赶回,有人忙着排查追踪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有人埋头撰写流调报告……疫情还没有停止,他们的脚步一样不会停歇。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