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19-11-01
□记者 景斌
▲黄建会(右)指导汽修 景斌 摄
冯运旋、黄建会、陈强、贾跃华……或许有人认识他们,或许有人不认识他们,但说起彩虹集团(文中简称“彩虹”),运城的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他们和彩虹有什么关系,彩虹又给他们提供了什么?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听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或许可以体悟“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深刻内涵,同时细品彩虹集团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
重 返
冯运旋怎么也没想到会第二次来彩虹,更没想到的是,第二次来彩虹,比第一次成长得更快。
1999年,走出临猗县三管镇的冯运旋,一头扎进了汽修这一行。他第一次走进彩虹,是2009年,那年彩虹斯柯达店开业,正面向社会招兵买马。
有着10年从业经历的冯运旋,可以说是汽修这一行的老手了,但在彩虹他却还是个“新人”,得从最基层的车间修理工干起。
到2012年,冯运旋在彩虹已经干了3年。这3年来,他学到的东西比过去10年都要多。技术、理念、人脉、资源……也正是靠着这些“本事”,他决定辞职单干。
2015年,因为一场意外,冯运旋的修理厂关了门。匆忙盘掉修理厂后,他有些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从员工做到老板不容易,从老板再做回员工更难,但生活还要继续。
此时,正逢彩虹招人,思来想去,冯运旋决定抹下脸来,二次进彩虹:“毕竟对彩虹还是有感情的。”当天面试冯运旋的,是彩虹集团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经理王世奇。
冯运旋毫无保留地把过去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给了王世奇,冯运旋说:“即使王总心存芥蒂,把我拒之门外,我也认了。”可是令冯运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听完自己的讲述,王世奇竟然当场拍板:“彩虹要定你了,明天就来上班。”
有时候,能打动人的往往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能得到公司的信任,再次进入彩虹,这一次冯运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先后获得“技术能手”“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12月,彩虹集团董事长王根才找冯运旋谈话,想调整他负责各县(市、区)售后服务中心及装潢这一块的工作。
面对这一挑战,冯运旋犹豫了,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可王根才告诉他:“公司都不怕贴钱培养你,你怕什么。”王根才的话,坚定了冯运旋的信心,他当即表态,一定不辱使命,把公司交代的工作干好。
感 动
黄建会是河南新乡人,但他对运城的感情比对自己的家乡都深,因为他人生几个重要的时刻都是在运城度过的。如果把时空范围再缩小,那就是在彩虹,黄建会完成了买房、娶妻、生子等人生大事。
2002年,黄建会就来到运城了,那时彩虹汽贸已经走过了10个春秋,正蓄势谋求进一步发展。在路边修理店打了3年零工后,黄建会选择走进彩虹。
和许多走进彩虹的新人一样,他起初也是在车间做修理工。由于吃苦耐劳、善于学习,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从普通的修理工成长为彩虹东风本田店的技术经理。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有多少次下班后,别的同事都走了,可是黄建会却还在继续进行疑难技术的攻关。正是这种攻坚克难的精神,让他迅速成长。
无论是做修理工,还是当技术总监,黄建会一直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然而,在彩虹的14年,黄建会收获的不仅仅是成长,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什么呢?感动的是,危难时刻还有彩虹这个家!
2014年,黄建会的小女儿还不到一岁,却生了场大病,需要请假到北京作进一步诊治。为了照顾孩子,他的工作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原以为公司知道情况后,会调整他的岗位,可公司的处理决定令他大为感动。
“公司不仅没有调整我的岗位,还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帮助。”说这话的时候,黄建会有些哽咽,“不仅如此,其他同事也纷纷伸出援手,共同帮我渡过了难关。”
其实,黄建会不是第一个受到公司帮助的员工。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彩虹专门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了互助基金会,为每个员工撑起危急时期的一片天。
“一牵彩虹手,一生是朋友;一入彩虹门,永远是亲人。”王根才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困难,团结合作才能金石为开。”
如今的黄建会,已是彩虹五菱宝骏店的售后经理,每到一个岗位,他都告诉自己:“没有彩虹,就没有今天,只有竭尽所能,才能不负众望。”
坚 持
陈强和贾跃华可是彩虹的老员工了,从2003年进入彩虹至今,他们陪着彩虹披荆斩棘17载。
2003年,彩虹还没有如今这么壮大,那时的陈强和贾跃华也没有现在这样成熟稳重。当时,彩虹大众店正处于筹备阶段,陈强和贾跃华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200多元。
“虽然那时的消费水平还不高,但每月200元确实显少了。”陈强说,“许多和我们一起干的年轻人都有情绪,但大家都坚持下来了。”
夜里在工地上招呼,白天在车间里维修,可以说,大众店就是陈强、贾跃华那批人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有活大家都抢着干,加班也没有任何怨言。”贾跃华说,“王总是干事业的人,大家觉得跟着王总有奔头。”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王总也是贴着钱养我们呢,因为大众刚开业都还没什么效益,再加上前期的投资,他比我们更着急。”陈强说。
到2007年彩虹筹建东风本田店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陈强、贾跃华等一批人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带着各自手底下的年轻人冲锋在一线。在陈强看来:“干成、干不成是能力的问题,但态度一定要端正。”
这么多年熬过来,陈强也有过“三心二意”。有时工作不顺利,他也想过离开,但转念一想,“离开了之后去哪儿?大众、本田就像自己的孩子,舍得吗?”种种念想划过脑海,他还是坚持留下来熬,一心一意跟着彩虹熬。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但陈强所说的“熬”,不是单纯的熬时间,而是用心去熬,努力提升自己的各种能力,去适应公司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
一路风风雨雨过来,贾跃华也收获了许多:“干什么事都要学会坚持!如果事情没做成,那肯定是没有坚持到底!但坚持不是一味地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人生能有几个17年,陈强和贾跃华就坚持了17年。如今,他们都已成为售后总监,每个月能领到六七千元的工资。“相较于200多元一个月,现在的生活就美多了。”贾跃华说。
其实,在彩虹像冯运旋、黄建会、陈强、贾跃华这样,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彩虹集团中坚力量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如既往地与彩虹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前不久,彩虹集团与运城学院联合开展了校企业培训,成立“运城学院彩虹精英班”,对冯运旋、黄建会、陈强、贾跃华等集团中高层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旨在提升他们的业务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彩虹,只要努力肯干,就不会被埋没。”王根才说,“彩虹的未来不是我的,而是大家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