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28
“目前,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由量向质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增强,然而,优质果品供给不足、生产模式落后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苹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观摩研讨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李杰人表示。
据悉,为了解决制约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农科院于2018年启动实施了“苹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并提出了“优质、安全、简约、多样、高效”的技术主攻方向。根据不同生态区气候、土壤、经济和社会条件,开展苹果绿色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对生产上共性技术进行优化和集成,形成可复制的苹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苹果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团队在昭通构建了“两优、两早、三减、三提”的模式。即“优化品种结构、优良栽培模式,早上市、早投产,减施化肥、减喷农药、减用人工,最终达到提高果品质量、提高果园效益、提高果农收入。
据悉,示范区苹果园亩均收益提高了20%以上,实现了农药化肥的减施、果园生态显著改善。 据《经济日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