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真实的生活 朴实的人——杜仁艳散文集《絮语农家院》序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15

杜仁艳,我的同乡;也可以说是我的同事——虽不在一个部门,但都在市直单位工作,还先后在文化局工作过。

近几年,在一些报纸刊物上,经常可以看到仁艳写的文章。我看得挺有兴趣,感觉挺亲切的。现在,她把这些发表过的文章收集起来,也是厚厚一沓子了,可以出一本书了。

因此,她要我给她的书写序,我是会欣然奉笔的。

仁艳的笔下,都是昔年往事,一件一件,都能勾起读者对过去年代的回忆和怀念。上工下地,争吵说笑,前街后巷,家长里短……都是那样生动,那样鲜活。女人们在地里劳动一天,晚上还要凑在一起,蛤蟆拣热闹处跑,集聚在月亮底下纺线,图的就是那个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呱呱的热闹劲。生活的困窘与劳作的辛苦,都在这热闹中渐渐缓解。月亮底下纺线线,给这些乡间的女人们,带来的是精神的快乐,是生活的乐趣,也反映了在贫困辛劳的境遇里,人们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精神状态。

几十年前那时候的农村,社员们都是在生产队里集体劳动,那种“大锅饭”的生产方式,难以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就渐渐养成了“集体地里磨洋工”的偷懒心理。不仅如此,一有机会,还要偷集体地里的东西,仁艳就帮助姨姨家偷过生产队树上的柿子。那种想偷又不敢偷、不偷又想偷的心理,她都写得活灵活现。结果是偷一回就不怕了,就知道了其实大家都偷哩。这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同情与理解;这些可以原谅的农民式的自私和狡黠,又不能不引起人们对那时候的生活进行严肃思考。

这些,对于过来人,是一种反思和醒悟;对于年轻的读者,则是一种历史的教育和启发。这一切,都来源于仁艳对往昔生活的真实记录。

仁艳的笔下,都是乡土人物。一个一个,都能丰富读者对各种人物的了解与熟悉。亲妈养母,外甥娘舅,长辈人物,儿时玩伴……都是那样亲切,那样真切。母亲是仁艳的养母,抱养了她,叫她“艳艳”,巷里还有一位妈妈,也抱养了一个女儿,也叫“艳艳”。也许就因为这样相同的境况,两家人相处亲密,有事就互相帮忙,竟然比亲戚关系还要密切。哪家做了好吃的,不给另一家送一些,就吃不下去。两家的女儿,大艳艳、小艳艳,李家艳艳、杜家艳艳,都给对方的母亲叫“妈妈”。那位“妈妈”去世了,仁艳也是要在灵柩前烧香磕头,放声大哭一顿才算尽了心。这是乡里农家沿袭已久的睦邻文化,是农村朴实的邻里关系的具体体现,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的传统风俗。

那些年农村的女孩子,都想嫁个当兵的。这是农村女子普遍的向往和追求。从小受到热爱解放军的教育,看到当兵的哥哥们身穿军装的英武模样,想象中当了兵的男青年的远大前程,一个个农村女娃们心生艳羡。农村姑娘们也不会掩饰自己的心思,在田间歇息时,就在树荫下给心上的人纳鞋底。那一层一层的布鞋底,是她们一针一针地纳起来的。那样的情景,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那鞋底里饱含着多少爱意,农村姑娘们表达心意的爱情方式,是城市的姑娘们难以想象的。

这些,对于过来人,是一种甜蜜的回忆;对于青年读者,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新的理解。这一切,都来源于仁艳对乡土人物的朴实描写。

仁艳的笔下,生活是真实的,人物是朴实的。

这本书稿里,每一篇都是这样。不能说都是成熟的文学作品,但都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都是有价值的,而且这是符合文学要求的。文学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真实是文学的基础。仁艳的努力,也是有意义的。

写作这件事,说高贵当然高贵,说平常也是平常。我们喜欢写作,经过努力,小有成绩,有的甚至小有名气,但实际上,也只是个普通人。所谓作家,特别是一个普通作家,和从事其他工作的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你选择了这个职业,或者说选择了这个业余爱好。写得一般,就叫作者;写得好一些,有一定艺术表现能力了,达到一定水平了,发表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了,就是作家了,如此而已。

仁艳的写作,看得出确实是心里喜欢,不是什么好高骛远,不是什么追名逐利。她是在退休前后、工作家务轻松了的时候才提笔写作的,没有那些出人头地的非分之想,也没有一门心思去混那个作家的名头,就是因为那一份喜爱,凭的是那一份兴趣,就是老老实实地去写。而热爱是坚持的前提,仁艳就是靠热爱来坚持不断写作的。

仁艳的写作内容,都是自己的曾经,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不故弄玄虚,不装腔作势。她是用朴素的文笔,写下了自己难以忘怀的记忆,写下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仁艳的写作态度,就是这样顺其自然,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篇一篇地,不急于求成。发表了一些稿子,高兴归高兴,决不是小有成绩便虚热浮躁,决不会飘然和自炫。她一直是那样不事张扬,一直是那样虚心求教。这样的写作心态是最好的了。

这就像她的做事,就像她的做人。

仁艳本人,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就是一个朴实的人。仁艳做事踏实,处人实在,见不得虚头巴脑,做不来虚情假意。她的写作实践,再一次证实了文如其人的写作规律。

对一个初学写作的作者,不论是写作内容还是写作方式,仁艳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许多写作者学习的。

总结和评判仁艳的写作,我没有说过多夸奖的话,但我对仁艳的写作态度是非常称赞的,对她的写作成绩也是非常肯定的。那种盲目的鼓励和虚浮的夸赞,对于仁艳这样的人,是不需要的。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仁艳以后的写作,还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是一定的。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