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9-23
平陆县杜马乡杜村赵普选的玉露香梨示范园红了。
9月6日,市长朱鹏、副市长崔元斌来到赵普选的梨园调研,要求掀起全市水果标准化园区建设新高潮。
3天后,运城市现代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推进会在平陆召开,全市近3年打造的72个出口水果示范园的园主,市级以及13个县(市、区)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科技人员,又一次来到赵普选的梨园现场观摩。
这个土生土长的老果农,使了什么高招,能引来各级领导与专业人士的观摩与好评?这个突然红起来的小梨园,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它的经历,又能为运城的现代果业发展甚至现代农业战略,提供哪些有益的思路?
9月14日,记者来到了赵普选的梨园。
图为运城市现代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推进会观摩现场(资料图片)
吃了1个“玉露香”
刨了10亩“红凤凰”
赵普选的梨园就在柏油路边,不是寻常的田间路,而是县城直通乡镇的那种主干道。远远望去,园边绿色的栅栏非常醒目,10亩大小的梨园,中间是一条能过机动车的园中道,园子上空笼罩着密密的一张网——是防雹网,比常见的防鸟网孔隙更小些。
梨树上大部分果实已经采摘完,因为行情不比去年,它们中的大多数被主人送进了冷库,待机出售。
还下着雨,梨树叶子脆生生得绿。看着这生机勃勃的园子,谁能想到,它的产生竟然源于一颗玉露香梨呢?
赵普选是村里的老果农了,早在几十年前,大部分村民还在种粮致富的时候,他就承包了村里上世纪50年代种植的老果园,开始打理当时还是一园国光和黄香蕉的苹果。这个园子,让赵普选成长为当地最早的一批果业技术人才。
随后发生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会技术,又是村干部,自然就分管了村里的果业协会;了解苹果多了,接触人多了,就从单纯的果农变成了桃果经纪人,每年收桃收果,挣上个十数八万也没问题;慢慢地,他还进入了县果业部门的视野,成了县里的乡土人才,与果业部门的领导与技术人员熟悉起来。
这样的描述有点冗长,但对于即将发生的戏剧化一幕来讲,都是有必要的。
2010年的一天,赵普选到县果业发展中心办事,刚好办公室有几个玉露香梨,是主任从省农科院太谷果树研究所开会带回来的。主任很兴奋地向赵普选介绍着,还切了一个让他品尝。尝了以后,赵普选感到很好吃,而且这个品种刚研发出来,栽种起来肯定有前景,但他依然没有当场决定,而是又向主任要了一个,说要带回去让家人尝尝,做做工作。
为啥要费这个周折?因为就在一年前,赵普选的10亩地刚刚种上了桃树苗。
当时,就在赵普选所在村的一个桃园里,一株桃树发生芽变,产生了一种成熟期早、个头大、绒毛少、含糖量高、货架期长的新品种。这件事惊动了市县两级果业部门,甚至省里的专家也来到地里,剪走芽条分析培育。专家将新品种命名为“红凤凰”,初步研究结果是值得推广。
近水楼台先得月。就在专家们的初步结论刚刚得出,进一步的培育还没有成果时,赵普选就在流转得来的10亩地里,全部种上了“红凤凰”,准备拿这个新品种取代当地已经形成气候的“大玖宝”桃。
他没想到,第二年,就遇到了玉露香梨。
从县果业发展中心带回来的梨切开吃了,赵普选家的决定也作出了。很快,他就前往太谷果树研究所,以一株12元的价格,购回了200株玉露香梨树苗。
“当时苗贵啊,只买了这些,裁了3亩半,我这应该就是全运城最早的一批玉露香梨吧。”赵普选说。
刨了能看得见前景的桃树,裁上了谁也没种过的玉露香梨,一旦试验失败,别说那2400元树苗钱,还有长达8年时间才能到盛果期的时间成本,全部都将付之东流。
于是,谨慎的赵普选刚开始选择梨树苗与原来的桃树苗间栽。2014年后,梨树顶花有的成了果,摘下一尝,与几年前一样的口感。2015年,梨树零碎开始带果,当年就卖了6万元,赵普选一狠心把地里3亩半的桃树全部刨掉。
需要提及的一件事是,在赵普选自费栽植梨树的第二年,平陆县就开始在全县推广玉露香梨,免费提供树苗。赵普选抓住机会,把剩余的6亩半桃园,全部混栽上了梨树。
2016年,梨卖了10万元。2017年,收入增加到了16万元,赵普选又将地里的6亩半桃树全部刨掉。至此,他的10亩园才算真正进入了“玉露香时代”。
此后,玉露香梨行情很好,再加上逐渐进入盛果期,赵普选的收入逐年上涨。2018年收入达到27万元,就算是行情不太好的今年,他的收入预估也在30万元以上。
贫困县里的大手笔
9年投入4500万元
成为县里的示范园后,赵普选经常会从县果业中心得到免费的树苗、有机肥、果袋等生产物资,当然,这种带有引导性的扶持,是公开的,也是针对全县所有的果园主的。
平陆县副县长张波说:“多年来,平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果业生产,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坚持连续9年每年拿出5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果业发展,对推动全县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如今,平陆县拥有果品面积35万亩,其中苹果20万亩,鲜桃5万亩,玉露香梨6万亩,其他果品4万亩。果品总产量5.45亿公斤,总产值10.8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5400元,果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孟加拉、泰国等26个国家,年出口量达5.6万吨,创汇5710万美元。
平陆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张贯中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不折不扣执行省市相关决策,强力推进现代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有很大的关系。”
今年年初,平陆县成立了现代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领导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组成。随后该县制订了《平陆县品种改优实施方案》《平陆县果园配方施肥实施方案》《平陆县老果园间伐改造实施方案》等。根据方案要求,该县按果树管理不同季节分步实施,并将果业中心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全部分包到各乡(镇)及村组,以保证技术指导服务到位。
在品种改优方面,该县针对果品市场需求,大力实施老果园间伐改造、品种改优、土壤改良工程,并对改接农户实行补助政策,每改接一亩新品种,就免费提供所需接穗,对既改接换种又改良土壤的果园,每亩补助1.5吨有机肥。要求每亩留株数不超30株,如今共完成维纳斯黄金、秦阳、响富等新品种改优3000亩,完成土壤改良5000亩。就是在这一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赵普选又发展了6亩果园,将原来的老品种苹果树全部改优成了维纳斯黄金。
在老果园间伐改造方面,该县将预定的20000亩间伐改造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及村组,对实施老果园间伐改造的,每亩补助2箱果袋,价值360元。在土壤改良方面,该县围绕果园配方施肥,共采集叶片110个样品、土壤580个样品,分别送往青岛农大、山西农科院进行叶片检测和土壤化验。根据化验结果,邀请果树营养权威专家姜远茂教授随同课题组制订了《平陆果园配方施肥方案》。
“对按照配方施肥的农户,我们将给予每亩5袋有机肥的补助,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加紧实施,预计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可达10000亩以上。”张贯中介绍说。
果业进入新阶段
运城谋划新对策
在平陆召开全市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推进会,目的当然是学习典型和示范引领,以推进全市的出口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促进运城果业的高质量发展。但就在进行典型经验交流中,张波依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坦诚面临的困难,与兄弟县市共谋对策。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前不久,在新疆塔城果品推介会上,通过回访客商,我们认识到平陆果品还存在分级不严、标准不高、包装档次较低、品质参差不齐等弊端,反映出果农思想观念陈旧、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管理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果品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张波的讲话,有谦虚的成分,但其指出的问题也应该是客观存在的。
经过近年来的连续打造,全市已建成水果标准化园区72个,涉及苹果、梨、桃、葡萄、樱桃等运城全域水果品种,核心区面积达到3.9万亩,辐射带动周边43万亩果园提档升级,为全市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县(市、区),甚至一些园区中,可能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采取措施冷静应对。
市果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潘建祖说:“在平陆召开推进会,目的就是总结交流全市果业标准化园区建设成果,剖析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进一步提高站位、找准定位,加大力度,把园区建设作为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性举措,作为建设省级农产品出口平台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点内容,全力推进。”
潘建祖说,虽然全市上下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标准化园区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存在果农种植理念不新、果品品种老化、树龄整体老化、土壤退化、果园劳力结构老龄化、果园密闭、机械化程度不高、品质下降等问题;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突出表现为品牌影响不强、合作社作用不足;营商环境不够完善,突出表现为专业化人才数量不足、诚信销售不能全覆盖等。
找准病根,自然是为了对症下药。推进会上,大家统一了思想,深刻认识到我国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为此,推进会重申了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具体要求:每个园区要设置专人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防护栏、防雹网、杀虫灯、果园机械等硬件设施必须到位,冬季间伐与修剪必须代表运城果业发展水平。要按照“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标准,坚决禁用除草剂和高毒高残留农药,持续增施有机肥,园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要达到1%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5%以上。要推行无公害防治,粘虫板、性诱剂、防虫带、杀虫灯等要覆盖整个园区,每个园区的病虫害率要低于5%。要大力推广果园机械,园区开沟施肥机、割草机和弥雾机等果园机械的使用率要达到100%,要全部架设覆盖果园可视化监控系统,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潘建祖说:“在转型中,全市各个示范园区将是果品生产由‘重产量’向‘重质量’转变的代表,以契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品种和质量上率先调结构,转产能,增加有效供给,注重从扩大规模的传统之道向提升品质的现代之道、从红富士单品独大的传统之道向多品种共荣的现代之道、从乔化密植的传统之道向矮化密植的现代之道、从依赖人工投入的传统之道向逐步机械化的现代之道、从依赖大量化肥农药投入的传统之道向种植绿色综合防控的现代之道转变,引领运城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记者 陈永年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