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老年人为啥频遭骗局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乔 植时间:2019-09-13

近年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诈骗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活动急剧抬头。即使是我们运城这个内陆城市,也经常有针对老年人的骗子在活动。面对防不胜防的陷阱,不少老年人不仅损失了财产,身心也造成了极大伤害。

案例一:奖品诱惑

闻喜县城,刘老太太刚搬进新家,一男一女就敲开了她家的房门。两人一进门就说:“恭喜你中了我们公司的幸运楼号。”说着拿出“奖品”——保健带一条、手表一块。面对满脸堆笑的两个陌生人,夏老太太多次问及这此东西要不要钱,他们始终说:“不要钱。”可是两人在将要离开时,却又说他们公司定于下月在人民广场开颁奖大会,要求陆老太太先拿300元抵押金,等到参加大会时,现场退钱。老太太本来不想拿,但经不住对方的花言巧语,最后还是把钱拿了出来。等老太太如期来到广场,这里全无颁奖大会的迹象,只有六七个同样有被骗遭遇的人在此徘徊等候。

案例二:按摩治病

63岁的肖大爷因患脑血栓,长期卧床在家。有一天,家中突然来了两个30多岁的“女大夫”,自称是某医院的,说是上门免费义诊。肖大爷挺高兴,躺在床上接受治疗。两个“女大夫”按摩了好一阵子后说他有腿疼病,得服用她们带来的一种药,并说吃上一盒保准好,不过得交500元钱。这时的张大爷才明白她们的真正来意。可家里只有他一人,更何况自己还接受了按摩治疗,所以只好乖乖地交了钱。

常见的骗局有哪些?一位参与过这方面案件侦破的民警告诉记者:“赠金表”、“兑换外币”、“卖国宝”、“出国留学”、“神医”、“丢包”、“捡金戒指”等等,都是骗子常用的骗术。这些骗子的一个共同点都是牵驴作戏,让被害人掉入陷阱。

综观多起老年人被诈骗案件,不难发现有以下的几个特点:一是智能型诈骗,专攻人们的心理弱点;二是团伙作案,分工明确,“托儿”多,“道具”逼真,布点广,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一张网。过去有句老话叫做“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现在的骗局竟能使你再长两只眼也难辨真伪。当然,凡事都有其规律和特点,从时间上讲,诈骗案的高发期多在节日和年末,犯罪分子大都想捞一把后过个“快乐”的节日。这个时节警察叫做“黑色期”。

那么,都市老年人如何防止自己被骗呢?民警建议:

1.要提高识别骗子的能力:如今骗子的骗术在不断翻新花样,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相信天上永远不会掉陷饼饼;

2.“不懂不做”:如果不懂,千万不要理会对方,三十六计走为上,一走了之;

3.要敢于同骗子作斗争:能勇敢制止骗子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时报警;

4.要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以案说法,以此来增强老年人的防骗意识。如果老年人一旦被骗,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已的权益,应及时求得消费者协会等维权组织和法律部门的帮助,减少因受骗而造成的财产损失。

民警提醒,老年朋友只有对自己的弱点和对对方的情况都透彻地了解,才有可能避开诈骗,使自已在平静中安度晚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