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亳清河的变迁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08-15

火热夏日,垣曲县亳清河县城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北伸工程军民桥至东环路大桥段施工现场,施工队员抢抓机遇满负荷作业,河道内各流程作业线上人欢马叫,激战正酣。

亳清河全程56公里,流域面积约511平方公里,因河流经商汤故都亳城而美其名曰“亳清河”。

在亳清河县城段景观步游道上,站着一位身材瘦削精神矍铄的高个子老人,他就是现年93岁的刘张村籍老党员毕步英。

“古老亳清河,盛世披新装,抚今追昔话沧桑,天翻地覆慨而慷。”谈及亳清河的时代变迁,毕步英激动地说。

毕老端坐景观台条椅上,扳着手指头娓娓道来:

——早在解放前,亳清河是一片乱石滩,两岸庄稼地是贫雇农承租地主家的交租田,缓缓流动的亳清河水见证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罪恶和日寇横行欺压百姓的累累罪行。

——解放后,亳清河为人民所用,人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府破除水患兴修水利,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1955年214地质勘探队来垣探测矿藏,1956年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进驻东峰山安营扎寨,1958年垣曲县委、县政府从老古城镇迁至亳清河以东刘张村滩涂,居住在亳清河上游的百姓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春天。1966年驻垣部队帮助垣曲人民和矿区职工建起亳清河上有史以来第一座钢筋结构的跨河大桥,军民桥成为军民鱼水情谊和企地友谊的象征。

——干群合力学大寨,誓教山河重安排。全国农业学大寨时代,亳清河流域展开擂台赛,筑坝造地战严寒,突击队员走在前,平田整地夺高产,农建兵团是模范。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实行粗放型经营、无序过度开发和恶性竞争,亳清河流域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汇入河中,导致沿河生态环境恶化。

——进入新时代,垣曲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动摇,在亳清河县城段自南向北接连架起9座跨河大桥,相继实施了亳清河县城段6.2千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在河西旅游公路两侧安装架设的亳清河绿色走廊太阳能高杆照明灯,使古老的亳清河成为流光溢彩的景观河道,成了舜乡百姓朝夕向往和心驰神往的追梦通道和幸福通道。

倾听美妙故事,眺望治理成果,令人心潮澎湃。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亳清河的变迁代表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亳清河给舜乡山城带来的文明,在新一代舜乡儿女的身上折射出斑斓的色彩。今日的舜乡山城又以亳清河为文化背景,展现给世人一个崭新的文化亮点。

站在新的起点上,垣曲县委、县政府将亳清河全流域治理作为实施“全景垣曲、全域旅游”战略目标的新抓手,决定在古城国家级湿地公园以上各河段逐步建成以旅游商务、文化休闲、生态居住为主的多功能河道,并依次建造包括特色农产品展销区、文化娱乐区、商业餐饮区、休闲居住区等重要景观点。这些将拓展和补充城镇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和消费人群,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经过综合治理改造后的亳清河流域,让舜乡百姓充分领略和享受亳清河文化的魅力。2018年,亳清河流域荣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随之而来的是一项项生态建设项目纷纷落户亳清河岸畔。我们将按照建成一条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的总思路,对亳清河全流域进行全面治理和提档升级,将河道改造开发与彰显文化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清淤疏浚、滨水景观建设到两岸人文景观建设,充分展现亳清河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地理文化要素,形成亳清河流域重要的文化点、经济增长点和城镇景观点。”展望未来,垣曲县水利局局长郭言民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