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夏都筑巢引凤归

夏县推进“凤还巢”计划工作纪实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贾海燕时间:2019-08-02

近年来,夏县大力实施“凤还巢”计划,抓好大规模劳务输出,打造劳务品牌,关心关爱在外务工创业人员,抓好本土人才回归,吸引返乡创业,多措并举,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技能培训

推进品牌引领

“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夏县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创业培训等200多期,参训人员达到1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突破1000人。每年春节,该县都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用工信息,认真核实、筛选,给有意外出务工的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万余人,并先后与太原理工大学、运城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让夏县籍大学生到夏县籍在外人员创办的企业实习、工作,既为企业输送了员工,又为夏县的发展培养了骨干、储备了人才。

今年7月,运城市“凤还巢”计划创业县市行暨扶贫送岗位夏季人力资源招聘活动在夏县隆重举办,来自市内外的8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夏县11个乡镇的新型职业农民、搬迁移民、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等参加了应聘活动,参加求职登记的人数达到13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的达700余人,形成春节过后的第二次转移就业高峰。

自2017年以来,该县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文化节、实行原产地注册、申报全市十大劳务品牌等工作,倾力打造“夏都馒头”品牌。在“夏都馒头”劳务品牌的引领下,全县新增在外馒头作坊100余家,带动就业300余人,促进了农民增收。几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领下,在1万余名“蒸馍人”的努力下,“夏都馒头”已经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运城市十大知名劳务品牌,年创经济收入5亿多元,真正发挥了品牌的引领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引凤还巢

近年来,夏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并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项目支持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资金、厂房、劳务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引资兴业。“凤还巢”计划实施以来,该县先后安排有关部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召开座谈会、联谊会,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在外互助组织等,使长期在外工作、经商的夏县籍人士充分感受到家乡的浓浓关爱。与此同时,邀请专家、知青和夏县籍在外人士回到家乡,重温激情岁月,助力家乡发展。国画大师邵仲节,企业家郑红兵、卫星、韩琳,插队知青刘会远等一大批爱乡人士纷纷献智献力,支持家乡建设。如今,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办的企业达到5户,创办五小企业100多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该县还把“凤还巢”计划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全民技能提升相结合,倾力打造“凤还巢”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用武之地,为搬迁移民提供就业岗位。2018年5月,在全省易地搬迁夏县现场会上,省、市领导对夏县“凤还巢”计划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6月,全市“凤还巢”计划推进会在夏县召开,把夏县树立为全市“凤还巢”计划的标杆县。

开展服务活动

解决后顾之忧

近年来,夏县实行“凤还巢”工作县乡村服务机构三级联动,实现了11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联络员。录入了在外务工创业人员信息59292人,为全面开展关心关爱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该县还根据群众需求,突出工作导向,进一步创新“五位一体”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注重工作实效,多做无门槛的普惠性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在外临时党支部10个,互助组织13个,开展在外人士座谈、推介、联谊活动100多场次;管理运营80多个日间照料中心,帮助容纳留守老人2000多人;拓宽留守儿童就学绿色通道,受益儿童达1600多人;县乡村三级累计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300余场次,慰问返乡人员2000多人;开通返乡和外出专车,累计接送外出创业务工人员30000余人次。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归。据统计,夏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保持在6万人左右,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多个大中型城市,主要从事餐饮、电子加工、机械制造、家政服务等行业。他们是新理念新技术的传播者,是建设夏县发展夏县的生力军。如今,夏县正以“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凤飞回故土,夏都大地将成为他们“大展创业宏图、共创振兴崛起”的理想家园。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