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7-26
解江栋是夏县胡张乡上晁村人,如今的他有了另一个名字:状元。他高中毕业于闻喜二中,今年高考季,他以618分的成绩成为闻喜县理科状元,并被武汉大学物理学系录取。
7月24日,记者见到了解江栋,听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此时的他正在闻喜县城一家手机专卖店里打工。腼腆、瘦小、干净,这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当我问他,被人称作“状元”是否感到骄傲时,他笑着摇摇头,说自己仍有一些遗憾。
惊喜——被梦想的大学录取
解江栋喜欢武汉大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解江栋的母亲郭春霞告诉记者,在解江栋上高二的时候,他就把全家人的手机壁纸都设置成武汉大学的图片,原因是一次课堂中,老师为了鼓励全班同学设立学习目标,为大家播放了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的宣传视频,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些学校中找到自己心仪的大学,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
解江栋至今还记得视频的内容,“我看到武汉大学的视频里,校园街道上飘满樱花,学生们都身穿学士服,开心地微笑,我就想,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上课,该有多么幸福。”解江栋说,从此以后,武汉大学就像一粒种子,在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为了更加了解梦想中的学府,他用母亲的手机关注了武汉大学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放假回家,他都会仔细浏览一遍公众号的内容,然后给自己加油打气,好让自己开学之后更加努力投入到学习中,向着梦想中的大学更进一步。
也就是在关注武汉大学的公众号时,解江栋了解到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公众号上详细介绍了遥感专业学生的作品和成绩,解江栋说,那时,他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进入武汉大学遥感专业,与优秀的同学为伍,放飞自己的梦想,然而在录取时,却因为分数的原因,没能进入最心仪的专业。
“没能进入遥感专业是我的遗憾,但是我不会放弃,我进入大学以后,会利用课余时间,比如旁听或者双学位学习,继续了解遥感专业。”解江栋最终被武汉大学物理学系录取,虽然有些遗憾,但他乐观地说,能进入梦想中的大学,对他来说已经是惊喜。
励志——源于成功的家庭教育
解江栋的母亲郭春霞长期贫血,还时不时会出现低血糖,今年40岁出头的她,看起来超出年龄的衰老,白头发生长的轨迹清晰可见,她不喜欢说话,但提到自己的儿子解江栋,她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这个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学习我几乎没有操心过,几乎所有的假期和课余时间,他都在看书,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孩子努力的结果。”郭春霞说。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解江栋的爸爸解广吉在深圳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除去自己的生活开支,每月给家里转账1500元,这1500元就是郭春霞和两个儿子一个月的生活费,除去租房子的300元,剩余的钱,郭春霞几乎一分也舍不得给自己花,她总惦记着,孩子上学的钱够不够?孩子吃得好不好?
解江栋了解母亲的勤俭节约和父亲的打工艰难,在生活中,他不仅孝顺父母,还传承了母亲的勤俭节约。高考时,看到别的高三学子脱下校服,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走进考场,郭春霞也提出了给解江栋买身新衣服,自信地参加考试,可这个提议遭到了解江栋的拒绝,他认真平静地说:“我不需要新衣服,我穿旧衣服就可以了,考试是看成绩,并不是看衣服的新旧。”
当得知解江栋摘得县里理科状元时,亲戚邻居都夸奖郭春霞和丈夫教子有方,当记者问道,教育成功的方法是什么?郭春霞说:“如果一定说教育有方法,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今年考学季,为了陪伴大儿子高考、小儿子中考,我丈夫特地请假一个月,从深圳赶回家里,给孩子们加油打气,也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在解江栋刚上高中的时候,我就跟他爸爸商量,不管谁出去打工,必须有一个人在家陪读。孩子们的功课我们虽然不能辅导,但我们可以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我决定留在家里,是因为我跟他爸爸从小就缺乏母爱,深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不可替代,宁可一家人经济紧张,日子过得难一些,也不愿错过孩子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未来——一切都是崭新的模样
郭春霞租住的房子窄小拥挤,除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房间的墙上,几张闻喜二中颁发的奖状格外抢眼,“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统考全年级第5名”等,都是解江栋成绩优异的证明。
面对两个孩子的升学学费,郭春霞感到压力很大,但她不愿意为此而影响孩子的心情,只是鼓励解江栋,利用暑期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
“目前我们从武汉大学的官网上看到,解江栋的学费和住宿费大约需要6500元,恰巧小儿子今年升高中,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学费,对于我们这个还有外债的小家庭来说是有些困难,但是我相信眼下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走出农村,进入大学,孩子的未来就是崭新的。”郭春霞说。
解江栋并非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口中的“学霸”,初中时,解江栋的成绩只是中等偏上,因为那时学习历史、政治等科目,不善于背诵解江栋感到非常吃力,即便自己死记硬背,学习成绩也并没有十分出色。直到高中选择了理科,解江栋的优势才渐渐显示出来,也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未来的道路。
“物理上的力学、光学,都是我感兴趣的东西,进入大学后,一定会有很多有趣的试验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能让我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让我快速成长。另外,我还会继续关注遥感科技,也许未来,我也能和优秀的大学生一样,发射一颗属于学校的遥感卫星。”谈起未来,解江栋的眼中满是期待,虽然解江栋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但是这并没有禁锢解江栋的心,他那颗追求梦想的心早已经飞出了天际,飞向了崭新的未来。记者 寻霄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