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了,终于出水啦……”11月28日,在万荣县荣河镇北杨村寒风瑟瑟的黄土旱塬上,许多村民看到从水井钻机钻杆里喷涌而出的地下水,顿时欢呼起来。
该村村委主任范福年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贯彻十九大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具体举措。
北杨村位于万荣县的西南角,东依峨嵋岭,三面环沟,沟壑纵横,黄河从北杨村边奔腾而过。该村虽然地处黄河岸边,由于沟壑旱塬阻挡,从未享受过黄河的恩泽。多年来,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村里的可耕种土地面积从2800亩减少到现在的不足1900亩,人均耕地不足1.2亩。本来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不肯再在土里刨食,纷纷到城市打工。
为了解决现状,范福年一直向上面争取项目。在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后,立即实施钻探作业。目前,该村的三口水井全部竣工,该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已经基本解决。
“近年来,村民常年受缺水困扰,农作物也因缺水无法保墒,甚至连人畜饮用水也时常难以保障。”在该村干了20年村支书的潘石英说,“从2015年,范福年当上村委主任后,打了三眼井。这对我们村来说,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我相信我们村一定会趁着十九大的东风,把北杨村的明天建设得更辉煌美好。”
“感谢党、感谢政府!”村民武晓忠老汉感慨地说,“这次打了三眼井,绝对是随时想浇地,都能浇上。以前你想浇地轮不到你,浇地的人太多……现在心情很好,浇地也方便多了。”
“老百姓收入由过去一亩地二百块钱的纯收入,现在能达到一千块钱以上。所以我要谢谢所有的党委政府对我们村的支持。下一步我们计划准备搞高效农业,让老百姓富起来。”范福年说。 (记者 樊朋展)
(责任编辑:吴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