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5-12-05
大雪过后抢修忙
●本报记者 王爱玲 通讯员 梁保国
11月25日,大雪后的天气非常寒冷。那天9时26分,夏县供电公司调度控制分中心运行监控系统发出报警信号,调度智能指挥平台显示:苗村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I段母线发出接地信号。从监控上看出,问题应该出在祁家河。
该条线路直接影响到祁家河乡、泗交镇及闻喜县石门乡部分行政村共计8500余户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常用电。因山区停电致使当地小学、幼儿园无法正常供暖和用水,学生放假。
故障就是命令。9时30分,接到抢修任务后,该公司运检部主任张健、副主任姜淑红带领韩海鹏、周小军、李二虎、王更军、张玉林等人,准备好所需的抢修工具,将车装上防滑链向70公里外的祁家河35千伏变电站进发。
由于雪天路滑,车缓慢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艰难行进,车轮防滑链将路上的积雪压得咯吱咯吱响。车窗外,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飘零的雪花迎面扑来,冻得人直打哆嗦。经过3个小时的艰苦跋涉,12时30分大家终于到达目的地。
刚一下车,张健就给大家做了简单分工,韩海鹏、张玉林拉开受电侧断路器,周小军、李二虎测量接地电阻。经用摇表测量检查发现:麻岔水电站至祁家河35千伏变电站间的35千伏泗祁线443线路接地。查明故障原因后,姜淑红带领王更军、韩海鹏、周小军、张玉林、李二虎五人,分组巡线查找故障点。山路上积雪很厚,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顶风踏雪徒步巡线检查,望远镜观察、登杆、拉开隔离开关、摇表测试电阻,大家有条不紊地查找着线路接地点。不知不觉间已到14时10分,大家饿了就吃点随身携带的方便面充饥,裤腿和脚上的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雪水浸透。
16时40分,终于在马岔村后山的87—88号杆间发现了故障点,此时,巡视人员已经走了将近6公里。经排查发现,因狂风将几棵10公分粗柏树刮倒,压在35千伏泗祁线443线A项上,导致线路接地。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清理,该线路于18时25分恢复供电。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