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河晨报发布者:时间:2015-12-02
□记者 樊朋展 刘凯华
▲市城管支队女子中队队员在清理小广告。 樊朋展 摄
小广告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牛皮癣”,一直备受嫌弃。大街小巷,甚至是楼道里,到处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大家对小广告避而远之,有一群人却每天要与之“相伴”,她们就是市城管支队女子中队的队员。从清晨到日落,这些姑娘每天都要爬上爬下,重复着清理小广告的动作。
11月30日,记者在市区工农西街见到了为城市“祛斑除癣”的城管女子中队队员,了解到她们与小广告作斗争的艰辛之路。
现状:“牛皮癣”仍然乱贴
11月18日,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广告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通告》,要求从11月21日起,集中开展以“三整两打一加大”为主要内容的广告宣传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贴、乱发、乱涂小广告的行为,严厉打击发布虚假、欺诈、假冒及其他违法广告的行为。
经过一个星期的整治,市区小广告得以遏制,但目前市区主要城区随意张贴各类“小广告”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
从小广告的内容看,以办证、高息借贷、聘用、租让等为主;从发布的形式看,分为油漆广告和纸质广告;从发布的时间看,为避免被城市管理人员现场查获并遭受处罚,张贴者通常在夜间活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小广告成为城市管理的痼疾顽症,既污染了环境卫生,破坏了城市形象,又扰乱城市管理秩序,甚至还隐藏了大量违法犯罪活动。
长期以来,市城管支队对城市“牛皮癣”的治理一直没有放松过,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小广告制造者却从没有停止活动,以致“牛皮癣”现象屡禁不绝。
艰辛:必须徒手清理
11月30日下午,记者在工农西街见到了正在清理小广告的城管女子中队队员。该中队于2011年成立,目前有15名工作人员。每天上午一上班,她们就开着“敞篷”电瓶车出门,开始“消灭”小广告的工作。车上带着喷壶、抹布、小铲子,以及自制的长把铲子、刷子、垃圾桶和分别装着水泥粉、白灰、红粉的颜料桶。与街上的小广告作斗争,这些装备一件都不能少。“要是少了一样东西,干起活来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手给绑住了。”城管女子中队队长吕利华说。
时值冬季,天气很冷,当记者拿起相机捕捉该中队队员的身影时,手已经冻僵,可是清理小广告的队员却没有一个戴手套。
“戴手套太影响效率了。刚开始我们也尝试过戴手套清理,但有些广告必须用手撕,就算可以用铲子清理,上面的不干胶还会黏在手套上,十分麻烦。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清理工作,我们都会选择徒手清理。”城管女子中队队长吕利华告诉记者,“我们这个中队虽然都是姑娘,但干起活来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苦。”
记者观察发现,队员们清理小广告效率十分高,贴在墙体上的普通广告,三下五除二就被铲除干净了。对付贴在高处的小广告则要麻烦许多,队员们要举起近两米长的自制铲刀,来回铲动数百次才能将其清理完毕,常常对着一面墙劳作半小时。
心酸:工作不被周围人理解
今年28岁的崔燕是城管女子中队的一名队员,自中队成立起就一直在队里。在与小广告斗争的五年时间里,崔燕有太多的委屈。记者见到崔燕时,她正忙着清理一处贴在高处的小广告:踮着脚,站在小广告下方,用铲刀来回铲除离地面3米左右的小广告。刚开始交谈时她还有些腼腆,不愿意多说什么,只是强调这项工作是她应该做的,只字不提工作的艰辛。当记者谈及周围人对她工作的看法时,崔燕才打开了话匣子。
“我最心酸的,就是老百姓对我们这个工作不理解,好像我们已经被定性为‘小广告清洁工’了。朋友也常用我的工作来挖苦我——有一次在清理小广告的时候,恰好碰见了一名同学,他一见面就说‘崔燕,你怎么干起了保洁工作?’虽是一句玩笑话,但我当时真是百味杂陈,非常委屈。因为自己的工作完全是为了改善市容市貌,却不被人理解。不过,时间长了,我已经慢慢接受了,也不在乎那么多了。”崔燕说。
据了解,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城管女子中队每天下午要赶在天黑前结束工作,常常中午都不休息,只留半个小时吃饭时间,吃完饭就归队继续干活。
在记者亲身体验去除小广告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不便清理的小广告若想清理干净确实需要很大的工夫。然而这样的广告,在城区并不少,只有亲身体会过的人才能理解她们的心酸。
无奈:周而复始出现
在清理过程中,城管女子中队队长吕利华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每天都对市区32条主次干道的小广告进行清理,但仍然有小广告不断出现在电杆、墙面上。往往我们刚清理完,小广告又出现了,让我们很无奈。”
为此,市城管支队也想过不少办法。前些年,他们建立了“网络追踪呼叫系统”,但收效甚微,而且还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部分张贴者恶意摘机、挂机,产生了巨额的电话费。另外,由于部分张贴者采用了呼叫转移等方式,使“网络追踪呼叫系统”可能侵犯个人隐私。
由于不少小广告涉及办假证等内容,市城管支队尝试过联系小广告的源头。但是,抓住的办证人员往往是孕妇,只能对其进行数额较小的罚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广告问题。
其实,根治小广告乱象,城管部门只是最末梢的环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电信、公安、市民配合才行。尤其是全民行动最为重要,只有广大居民共同行动起来,多方面、多角度、全天候进行“围剿”,一旦发现张贴小广告行为,迅速与相关部门联系,甚至当场予以制止,才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