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绛县创建文明县城:千古名城换新颜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5-12-01

千古名城换新颜
——新绛县创建文明县城工作纪实
■杨英杰 宋 磊 黄新材

11月24日,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雪为新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大雪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雪中龙兴塔的隽秀、汾水的苍茫,更看到了一种秩序、一种和谐,一种扑面而来的愜意与温暖。
雪落无声,人心有言。在这背后,是一场席卷名城角落、触动每个居民心灵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她塑造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净化着这里道德人心,共同营造出千年文化名城的新姿态。

以卫生环境为切入装扮名城新风采

1400年历史,让新绛有着非同凡响的历史文化渊源。然而,拥堵不堪的交通、杂乱无章的乱搭乱建等,使该县以文化旅游为主角之一的转型发展之路步履维艰。2012年,该县发起文明创建工程攻坚战。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组,下设一办九组,形成了责任明确、分工具体、齐抓共管的组织体系。4年间,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全县所有县道、乡道实现了高标准硬化和绿化,220个村全部建立环卫队,实现了农村卫生环境管理的常态化。
2015年,随着全县创建文明县城再推进动员会的召开,新一轮创建工作再次掀起高潮。该县以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卫生死角整治,窗口单位、公共场所整治,私搭乱建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等七项活动为重点,展开卫生环境大整治行动。县行政执法局对占道经营、乱摆乱设、乱贴乱画等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了高密度的查处,所有门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县环卫队在老城区开展垃圾死角大会战。县住建局对街面私搭乱建进行了整治,城区拆除私搭乱建32处、800多平方米,拆除违规大型广告牌11个。与此同时,针对县城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也同步展开。
此外,该县还着手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改造。2012年以来,先后完成正平街、龙兴大街、站南路等主要道路的升级改造,新建城市道路4.5公里,新建供水管网75公里,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8%,一个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城市文明环境业已形成。

以居民道德为重点再塑名城新形象

基础设施只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外表,全体居民的整体素质才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灵魂所在。
作为《弟子规》的诞生地,“学习践行《弟子规》、争做文明新绛人”活动在新绛已不间断地推行了4年,《弟子规》大讲堂开在学校、开在机关、开在乡村和居民社区。今年,该县国土局、文化局、农委等单位邀请县宣讲团成员已授课20余场。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各类《弟子规》大讲堂26个,授课100余次,听讲人数两万余人次。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善行义举、明礼诚信、敬业爱岗、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成为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理念。
广泛开展“新绛道德模范”“新绛好人”等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让崇尚正义与善良的道德取向深深地扎在全体居民的心里,进一步引领了全社会学好人、做好事的良好风尚。
在新绛,还有一个群众参与的文化演出品牌,就是“幸福新绛欢乐行”。舞台由宣传、文化部门搭建,主角则是活跃在基层的文艺骨干。舞台上,诙谐幽默的干板腔、热烈奔放的大合唱、原汁原味的地方戏,在寓教于乐中让百姓远离陈规与陋习,亲近健康与文明。
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还体现在节庆文化、诗词楹联文化、群众鼓乐大赛、群众篮球大拜年等特色文化的开展上,形成新绛群众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