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7
初冬时节,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村花灯制作现场,几名老手艺师傅忙着赶制发往吉林省长春市的花灯订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近年来,李家堡村深挖省级非遗转花灯的文化价值与产业潜力,创新探索“非遗传承+研学实践+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千年非遗转花灯走出家门、走向全国。
在发展转花灯产业的过程中,李家堡村成立河津市转花灯非遗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将闲置资源升级改造为集教学、展览、研学体验、表演、文创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非遗文化馆,搭建起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平台。同时,深化校地共建,与运城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研学实践基地”,联合打造文创产品创新研发暨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发非遗制作体验等特色课程,借助新生代青年力量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李家堡村以非遗为媒,在文旅融合与文化惠民方面双线发力,全面激活传统非遗的发展动能,累计开展特色研学活动十余次,并为北京世博园打造20余盏精品花灯,于春节期间赴河南万岁山景区开展商务展演20余场。积极践行文化惠民理念,在该市2025年元宵社火表演中捐赠花灯200余个,并为子夏书屋搭建两座大型主题灯展、为小张古堡量身打造非遗灯展,让传统文化的暖意浸润心灵、凝聚力量。
该村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一街一路一广场一基地”的总体设计,深化拓展非遗传承,积极对接专业设计团队,全力打造省级非遗传承村,持续擦亮非遗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记者 付 炎 特约通讯员 史甜甜)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