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7
近年来,平陆县张店镇后滩村党支部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运城市委办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锚定乡村全面振兴总目标,以党建为魂、以民生为本、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脉,带领该村党员群众苦干实干、担当作为,让昔日小村焕发出蓬勃生机。
凭借亮眼的发展实绩,后滩村连续三年获评平陆县统考“标杆村”“先进村”,荣获平陆县“五一劳动奖章”;村党支部被张店镇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市委办驻村工作队斩获“山西省干部驻村工作模范集体”殊荣,用实干实绩书写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建强“主心骨”
夯实组织根基
乡村振兴,党建为要;支部有力,发展有方。后滩村党支部深知,过硬的班子是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县、镇党委与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优化班子结构,吸纳一批政治素质高、干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实现了村“两委”成员文化程度“升”、年龄结构“降”、整体功能“优”的质变,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战斗集体。
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通过“读政策、学讲话、讲党课、谈感悟”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党支部的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持续提升。投资50万元升级改造该村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议事决策、党员教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阵地,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同时,推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定点联系5户群众,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精准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用脚步架起党群“连心桥”。注重后备干部梯队建设,从返乡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连续两年发展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让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持续充盈。
激活“新引擎”
聚焦产业赋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后滩村党支部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创新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牵头推进十余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500万元,走出了一条多元融合、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之路。
针对农户“卖粮难、存粮难”的痛点,投资400万元建成高标准粮食烘干车间。今年秋季阴雨连绵,玉米成熟后面临“收获难、晾晒难”的困境,烘干车间24小时不间断运转,以每公斤0.3元以上的市场价格收购本地及周边农户的湿玉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投资60余万元创办平陆县滩里香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注册“滩里香”特色商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生产麻花、柿饼、桃脯、粉条等农特产品,解决了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问题,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整合500亩土地用于集体经营,引进资金联合打造300亩高品质苹果基地,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平陆县政府为表彰其发展成效,奖励价值30万元的大型拖拉机及配套耕种农机具,为该村规模化农业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让产业发展的底气更足、后劲更强。
当好“贴心人”
办好民生实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后滩村党支部始终把民生福祉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从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保障入手,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该村坚持“宣传动员+分片包干+典型带动”三措并举: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悬挂标语、微信群推送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村组干部、包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实行“包村、包片、包户”责任制,逐街逐巷开展“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集中整治;争取市委办5万元资金支持,购置桌椅、衣柜、整理箱、垃圾箱、床上用品等物资,按需发放给村民,彻底改变部分家庭“脏乱差”现状。
累计引进资金600余万元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对村内主干道进行提档升级,同步实施绿化、亮化工程:建成10000平方米休闲公园、300平方米文化舞台、3000平方米活动广场,村民休闲健身有了好去处;新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游园和标准化卫生所,配齐生活服务与医疗卫生设施;为五保户建设安置房,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如今的后滩村,道路硬化全覆盖、环境美化无死角、路灯亮化暖人心,“三化”建设让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蝶变。
驻村工作队与该村村委会同心聚力,精准锚定脱贫户劳动力就业需求,全面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就业稳岗补贴及灵活就业人员补贴政策,以“应补尽补、不漏一人”的责任担当,把每年20万元补助资金精准发放,让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强劲动能与群众幸福生活的真切质感。
此外,该村还注重道德教化引领,常态化开展“文明村民”“十大卫生标兵”等评选活动,在元旦联欢会上对先进典型披红戴花进行表彰,以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养成文明新风,让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成为后滩村的鲜明底色。
铸牢“精气神”
厚植文化底蕴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强则乡村强。后滩村党支部始终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村先后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多个文化阵地,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文化活动平台。在市委办领导的协调支持下,连续十年邀请蒲剧团进村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经典戏曲;组建村级锣鼓队、舞蹈队,定期开展文艺汇演、节庆联欢等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又活跃了乡村文化氛围。
如今的后滩村,不仅有产业兴旺的“实力”,环境优美的“颜值”,还有乡风文明的“内涵”。该村党支部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杨新红)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