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一个平凡家庭的“最美”答卷

——记2025年度“三晋最美家庭”、稷山县薛卫红家庭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1

薛卫红(右二)在参加巾帼志愿者活动。(资料照片)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载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家是人生的课堂,传承着世代相守的美德。在稷山县就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坚韧的家庭,以夫妻同心的担当、孝老爱亲的温情、言传身教的传承,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家庭的文明风貌,荣获2025年“三晋最美家庭”,成为稷山县家风建设的一抹亮色。这个家庭就是稷山县薛卫红家庭,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人安享晚年,儿女事业有成,孙辈人才辈出,一家人和和美美,成为邻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社会称赞的道德楷模。

薛卫红在2022年被稷山县评为“最美媳妇”。(资料照片)

孝亲敬老,至善至诚显真情

家,是心灵的避风港,是爱与温暖的源泉。薛卫红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她以柔肩担起家庭责任,用爱心温暖至亲家人,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诠释。

面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公婆,她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定期带老人体检,关注健康状况是日常;耐心倾听老人心声,陪聊散步解烦忧是习惯。她常说:“老人安康,就是儿女最大的福气。”每天清晨,薛卫红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根据婆婆血糖高的情况,精心搭配少食多餐的营养膳食,既保证营养又注意控糖。针对公公常年便秘的问题,她除了多方寻医问药,还针对性为老人单做饭食,缓解老人之苦。每到换季之时,她总是把老人需要的衣裤、鞋袜等一应俱全准时备好。九旬的公婆逢人便夸:“我们没有女儿,但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孝老爱亲是立家之本。”这不仅是薛卫红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深深融入这个家庭的日常。

薛卫红不仅是公婆的贴心“小棉袄”,还是两位老人的“精神支柱”。2019年冬天,公公因肺炎住院一个多月。因长时间住院卧床公公情绪烦躁,闹着要出院回家,不愿配合治疗。薛卫红看到这种情况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想着用啥法子给老人解闷。老人最喜爱的蒲剧、京剧、二人转等戏曲,薛卫红立即拿平板下载了不少老人平日里爱听哼唱的戏曲名段,当熟悉的唱腔在耳畔响起,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情绪得到了稳定。

老人心情好转,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得到稳定。为了让老人早日康复,在医生治疗的同时,薛卫红还坚持每天帮老人按摩、活动四肢,做康复训练,同病房的病友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当老人告知是儿媳时,病友都羡慕地说:“您老真是有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媳妇!”

在她精心的照料和全家的关怀下,公公得以逐渐康复。出院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在老人身边,送来关心问候,享受天伦的老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对她孝心最好的褒奖。

相濡以沫,伉俪情深筑港湾

薛卫红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港湾。多年来,他们形成“你守一线,我护后方”的配合,薛卫红以柔肩担起家庭责任,用爱心温暖至亲家人,将平凡的日子谱写成不平凡的歌。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薛卫红同丈夫王利岷是初中同班同学,步入婚姻的29年里,他们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在丈夫王利岷眼中,薛卫红是最坚强的后盾。他在金融系统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做细,会经常加班加点。面对丈夫的繁忙工作,薛卫红给予的是全力的理解和支持,每当丈夫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总能看到薛卫红温暖的笑容和热气腾腾端上桌的饭菜。更让他感动和宽慰的是,薛卫红从不把照顾老人的辛苦和琐碎忙累告诉他,反而经常叮嘱他:“单位的事重要,家里的事别操心,有我呢!”“没有她的默默奉献和无言支持,我无法心无旁骛地完成好各项工作。”薛卫红丈夫感慨道。

薛卫红脾胃不好,医生建议多喝粥调养。丈夫是地道的山西人,对面食情有独钟,但为了陪伴妻子,他主动改变饮食习惯,陪着她喝起了自己不喜欢的粥。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深深温暖了薛卫红的心。薛卫红酷爱书法,丈夫便全力支持,不仅专门为她布置书房、添置文房四宝,还联系当地书法名家,陪着妻子登门拜师学艺。

最让人羡慕的是,这对夫妻总是能在平凡生活中创造浪漫。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们约定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交流。有时是通过微信互发“加油”的表情,有时是在晚饭后手牵手散步聊天。遇到分歧时,他们从不争吵,而是各自冷静后再心平气和地沟通。他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薛卫红常说:“婚姻就像书法创作,需要浓淡相宜、疏密有致,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

言传身教,优良家风育新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薛卫红深知“身教重于言传”的重要,她的家庭教育和家风教育,从来不是空洞的道理说教,而是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的身体力行。

薛卫红特别注重家风传承。她将《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经典家训中的精华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制定了“孝悌、诚信、勤俭、进取”的家规家训。每月一次的家庭会议上,全家人都会围绕这些家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充满温情的交流。薛卫红还会引导两个孩子为爷爷奶奶端水端饭,学着为老人捶背按摩,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并付诸行动。

在子女教育方面,薛卫红夫妇有着独特的理念。高三关键阶段,薛卫红发现女儿口袋中有男生表达好感的纸条,她以书信和谈心方式与女儿沟通,肯定其优秀,理解青春期的情感,同时引导女儿认识学业的重要性,理性对待好感,女儿平稳度过情感波动,学业未受影响,最终,女儿如愿考取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如今已成为公安系统的一名技术骨干,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省市表彰。

对于儿子,薛卫红注重培养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高中时期,儿子被选为“青春稷山”形象大使,并当选为运城市第三届团代会代表。面对这些荣誉,薛卫红及时提醒儿子:“荣誉意味着责任,你要用实际行动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体育大学,毕业便应聘到上海戏剧学院执教。作为母亲的薛卫红,不止一次对刚入职的儿子讲:“要记住,先做个像样的人,才能当个像样的老师。”儿子今年在校又获得了“卓越导师奖”。

团结友爱,共建幸福大家庭

薛卫红不仅对自己的家庭尽职尽责,对待丈夫的大家庭也是全情投入。

薛卫红的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五,上有四个兄嫂。在这个十九口人的大家庭里,她始终秉持“孝悌”之道,与妯娌们相处亲如姐妹。每逢公婆生日或传统节日,薛卫红总是主动张罗家庭聚会、聚餐。从菜单拟定到食材采购,从场地布置到活动安排,她都考虑得周到细致。“卫红每次都张罗安排得周全,我们省了不少心。”妯娌们每每说起她都不停夸赞。

“家不一定要奢华,但一定要温馨。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这是薛卫红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三十年来始终践行的家庭建设理念。尤其是在处理家庭和大家庭关系时,薛卫红坚持“多付出、少计较”的原则。家里的大事小情,她总是抢着干;苦活累活,她总是冲在前。每当兄嫂们过意不去时,她总是笑着说:“我年轻,理应多干点。”在她的影响下,四个妯娌相处得比亲姐妹还亲,家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愿意跟她商量,听取她的意见。

最让人钦佩的是,薛卫红还主动承担起了协调整个大家庭各家和谐的责任。谁家有了矛盾,她总是第一个出面调解;谁家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大哥家孩子上大学学费紧张,她悄悄送去5000元;三嫂儿子在大城市工作后买房发愁,她知道后,主动拿出定期的大额存款,帮孩子渡过难关。“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让这个大家庭始终保持着和谐温馨的氛围。”大家庭人人都说她是家的“及时雨”“稳压器”“定心丸”。

薛卫红家庭用平凡点滴诠释“最美”真谛:是厨房里飘香的饭菜香,是病房中交握的双手,是书房里共读的灯光,更是心怀大爱、肩扛责任的家庭情怀。这个四世同堂的温暖港湾,正以文明家风滋养着稷山大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更多家庭前行的道路,让中华美德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记者 魏 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