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经典楹联遇彩铃 国粹“声声”动四方

中国楹联大厦巨联化身手机彩铃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9

运城晚报讯(记者 李婉玉)当经典楹联遇见现代通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悬挂于我市“中国楹联大厦”的著名巨联被专业人士朗诵录音,并制作成手机彩铃,供公众免费下载使用。

这一新颖的形式,让厚重的国粹搭乘数字科技的翅膀,“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印象起南湖,风雨百年,红浪千层连古海;联旗崇北斗,神奇两柱,黄河九曲对条山。”据了解,此次被制作成彩铃的楹联,正是中国楹联大厦上悬挂的巨联。这副巨联由当代楹联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撰并书,凭借磅礴的气势、精妙的辞藻和对仗,自亮相以来便被誉为当代楹联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众多文化爱好者慕名前往的“打卡点”。

如今,爱好者不用亲临现场,只需在手机上进行简单设置,便能将这副巨联的朗诵声设为彩铃。每当有人拨打其电话,耳边响起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楹联诵读,仿佛将一座“声”动的大厦瞬间推至眼前。这种极具创意的形式,立刻吸引了大量用户,特别是年轻群体的青睐,使楹联艺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广为流传。

这一创新之举,并非孤立事件。它源于以“中国楹联大厦”为核心的楹联文旅“黄金线路”的强势推出。该线路整合了优质的楹联文化资源,自推出后便迅速推广至全国,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在此热潮下,文化领域“两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力迸发。除了彩铃这一形式,该“黄金线路”的文化内涵还被文艺工作者编创为歌词并谱曲传唱,通过百度、网易等各大网络平台,将楹联之美传播至神州大地乃至海外,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传播矩阵。

业内专家指出,将楹联制作成彩铃,是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打破了楹联艺术静态、平面的传统展示方式,赋予其动态的、可聆听的新生命。这种形式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渗透力强,是“在新的形势下,‘两创’的新产物”,真正做到了让收藏在楼宇里的瑰宝、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