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农技培训,让农民增收有底气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3

初冬时节,一场场农业实用培训在盐湖区陆续展开,农民们走进课堂、走进田间,学知识、练技术,学习氛围格外浓厚。

在席张乡黄花裕村,珍珠枣油桃种植技术培训正在进行。果园里,果树色泽正好,种植户围拢在专家身边,认真听讲。培训围绕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土壤改良等关键环节展开,技术人员用通俗语言将知识讲细讲透,并结合案例分析,手把手传授疏枝、短截要领。果园里,专家蹲在树前示范修剪,“枝条疏开、通风透光,果子才熟得快!”种植户边看边记,频频点头,不少人还拍下视频回家“再研究”。“这课讲得实在,我们心里更有底了。”有村民说。

同样火热的,还有盐碱示范区的高产大豆新品种观摩现场。连片试验田规整排列,标牌上品种名称醒目,金色豆荚饱满、颗粒分明。专家们边走边讲,从耐盐碱性能、产量表现到栽培要领,逐条讲解。农户俯身触摸枝叶,掂掂豆荚重量,不时讨论对比。有村民感叹:“原来盐碱地也能长出这么好的豆!”新技术、新品种正将过去的“低产田”变成农民心中的“希望田”。

培训不仅在田间,也在课堂。瞄准推进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盐湖区开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来自全区的农业带头人齐聚一堂“充电赋能”。课程紧扣生产一线和市场发展,既讲产业经营管理、合作社规范建设,也教品牌打造、电商销售。多位有实战经验的讲师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课堂里不时传来笑声与掌声。

“以前只懂种,现在得懂怎么卖、怎么管。”一位学员说。为了让学习“有场景、有方向、有抓手”,培训还设置实地观摩环节,组织学员远赴外地参观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园区,学习产业链延伸、冷链物流、电商赋能等经验。培训方还配发实操手册,建立跟踪服务,帮助学员把“听得懂”变成“用得上”。

与之相呼应的,是盐湖区围绕现代果蔬产业开展的培训观摩活动。活动采取“专家授课+现场交流”形式,紧扣桃、葡萄、甜瓜、蔬菜等产业实际,邀请专家讲品种特性和市场趋势,乡土能手分享种管经验和产销技巧。课堂上,学员不断提问,讲师耐心解答;走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家近距离观察新品种,仔细了解技术细节,讨论声此起彼伏。

从珍珠枣油桃,到耐盐碱大豆,再到甜瓜等优势产业,培训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田间实操,既开“土课”,又上“新课”。一系列“接地气、能落地、有实效”的培训,帮助越来越多农民掌握新知识、学会新方法,成为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个冬天,盐湖区通过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带动的农业“领头雁”。他们回到田间地头,带动更多农民学技能,让科技成果种进泥土里,落到群众增收账上。

记者 刘凯华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