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生活课堂”让教育在实践里鲜活生长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1-12

“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我感觉知识更立体生动了”。近日,盐湖区第十实验学校组织全体初三学生参观解州净水厂和解州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研学过程中,学生张紫萱拿着手里的问题清单,现场感受着化学中的过滤、吸附等,不由感叹。

课间时分,校园操场上热闹非常。跳绳、踢足球……学生们撒欢奔跑,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享受欢乐时光。不一会儿,广播里传来动感的音乐,学生们跟着节拍舞动起来,动作整齐划一,用运动开启充实的一天。

这些鲜活的校园场景,正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注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育人,对广大一线学校而言,它体现在学生们成长的每个细节里,是走出课堂的实践,更是体育运动中的锤炼。

“走出课本学真知”回应了更多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期待。盐湖区第十实验学校校长刘宝柱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学校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将社会实践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联合多方打造特色场景。

“比如春节时开展‘笔墨传情·福进万家’活动,以春联为纽带实现‘美育+德育’融合;商超职业体验中,学生化身‘小小营业员’,在劳动实践中领悟‘职业无高低,奋斗皆光荣’;‘小小交警’活动通过‘理论+执勤’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更实现了‘安全教育’向‘社会治理参与’的升级。”该校教师王亚玉介绍。

此外,该校重视体育教育,提出“野蛮学生体魄”,弘扬中华武术,研发校本课程《尚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鼓励学生们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提升抗挫折的能力。

“每天都能上体育课,太开心了!”“我会打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未来我还要挑战其他运动。”更多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收获了快乐和自信。

刘宝柱表示,下一步,学校将从多方面拓展实践维度:一是科技赋能实践,联合科技企业开展“小小工程师”活动,让学生参与简易编程、智能模型搭建,培养创新思维;二是跨区域协同育人,与乡村学校结对开展“城乡手拉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乡村调研、支教帮扶,厚植家国情怀;三是红色基因传承,联动革命纪念馆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通过实地研学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社会大课堂”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践行让人民满意的庄严承诺。


 (记者 杜磊 陈怡霏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