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不昧碑”精神焕发新生机

新绛县掀起诚信建设热潮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06

本报讯(记者 付 炎 特约通讯员 卫世新 杨建义)近日,《山西日报》刊发的《“不昧碑”前佳话传》报道,让新绛县三泉镇三泉村药王阁下的“拾金不昧碑”再度成为全城焦点。

这座镌刻于20世纪30年代的青石碑,记载着三泉村村民杨春源、李仰丰等人拾得百块大洋后完璧归赵的信义故事,历经90余年风雨,石碑依然熠熠生辉。如今,它正成为新绛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诚信美德的重要载体。

为深挖“不昧碑”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绛县精神文明创建办公室率先发出《传承“不昧碑”精神 弘扬讲诚信美德》倡议书,明确三大行动方向:做诚信文化的传承者,深入了解“不昧碑”历史脉络,主动传播身边诚信事迹,让“拾金不昧、信义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做诚信行为的践行者,以诚信为立身之本,日常守诺践约、生产经营明码标价;做诚信建设的推动者,将诚信融入工作与生活,营造“人人讲诚信、个个守信用”的社会风尚,让诚信成为新绛人鲜明标识。

新绛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同步响应,动员全县文艺协会与工作者围绕“不昧碑”开展主题创作:书法、美术、剪纸、摄影协会以“不昧碑”故事为素材打造精品;诗词楹联协会、作家协会深挖绛商文化,撰写有温度的诚信故事;戏剧、音乐、朗诵团体则将故事搬上舞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不是自己挣的,拿了亏心”“秤砣下压着的是咱三泉人的脸面”的信念传遍田间地头与社区广场。目前,已创作了近100篇楹联、诗歌、歌曲。

该县相关部门已启动“不昧碑”主题文艺项目,采用双线叙事结构——既展现20世纪30年代杨春源、李仰丰的信义之举,也呈现当代三泉村村民樊新慧诚信经营、韩守琴夫妇三十载敬老助人、李文斌跳水救人等真实事迹,通过微电影或纪实性话剧形式,实现不同时代人物“隔空对话”,形成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共鸣。

与此同时,多领域实践让诚信精神落地生根:宣传部门牵头编写《建设诚信新绛宣传手册》,全文收录《山西日报》《运城日报》关于“不昧碑”的报道,组织宣讲人员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广泛宣传;三泉镇新和村茶企在畅销纸质茶杯上印刻“不昧碑”宣传元素,让诚信符号融入日常消费;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启动“不昧碑”系列砚台制作,以非遗载体镌刻诚信印记;三泉联校则将“不昧碑”宣传纳入学校思政课,通过诵读碑文、绘制手抄报等形式培育青少年诚信意识。

如今,“不昧碑”已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成为新绛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活教材”。在学校,孩子们通过诵读碑文、绘制手抄报学习诚信知识;在社区,“诚信家庭”“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如火如荼;在机关单位,干部职工以诚信履职、服务群众……新绛,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正以诚信为笔,以文明为墨,奋力书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