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重塑健康 照亮生命——走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走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31

文/图 本报记者 王 耀

“康,安也”,“复,返也”。人的一生可能会因为一些意外或疾病而丧失生活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康复治疗尤为重要。

“现在能扶着栏杆自己走十几步了!”“每天做训练,手指灵活多了……”近日,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患者的交谈声传递出他们的喜悦。作为新晋的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该科室以“践行大康复理念”为使命,从“一穷二白”中起步,逐步构建起涵盖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心肺疾病康复及儿童疾病康复4个亚专业诊疗体系,成为区域康复医学发展的领跑者。

以“首批”之名,造就区域标杆

当人们遭遇疾病、创伤或术后,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治好病”,手术是否成功?病灶是否清除?指标是否恢复正常?但未曾想过脱离生命危险后,如何重新站起来走路?如何清晰地开口说话?如何自己吃饭、穿衣,回归正常生活?这些看似“恢复细节”的背后,藏着康复医学的关键意义:康复从来不是治疗后的“锦上添花”,而是帮助患者摆脱困境、重获尊严的“雪中送炭”。因此,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

2005年,“康复医学”尚未广泛普及,市中心医院精准洞察群众对康复的迫切需求,成立康复医学科,是我市成立最早的康复医学科之一。既然是首批,就要扛起引领的责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原永康清楚地记得,当时科室仅有基础治疗设施和治疗手段,病床数量、人员数量均处于全院后端。但市中心医院始终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接续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设备、引进人才。

经过20年精诚探索与深厚积淀,康复医学科现有床位76张,设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吞咽障碍门诊)、门诊理疗室、注射室,住院部设有运动训练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吞咽治疗室、传统康复及理疗室,多项数据在全市乃至全省排名前列。在学科建设方面,更是当之无愧的区域标杆——运城市康复医学专业市级重点科室、山西省康复质控中心副主任挂靠单位,山西省康复专科联盟副理事挂靠单位,运城市康复医学专业主任委员单位,康复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山西省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走进康复医学科,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理疗室内,治疗师以针法刺激中风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训练室里,患者在智能系统引导下迈出步伐……“我们配备了减重支持训练系统、多功能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各种模拟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各种提高手指肌力及灵活性设备、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等先进仪器,可以开展涉及40余种病种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慢性疼痛等的康复治疗。多年来,开展新技术30余项,在填补运城市内技术空白的基础上,少数项目在省内领先。”回望20年的筚路蓝缕,原永康感慨颇多。

以进取之姿,重塑生命尊严

51岁的曹先生因突发脑出血,接受了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并进行床旁康复治疗。但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后,曹先生仍处于浅昏迷状态,且鼻饲管、气切管等插管难以“拔管”。为求进一步诊治转院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他刚来时处于脑出血恢复期,有双侧偏瘫、吞咽困难、慢性肾衰竭、极高危高血压、肺部感染等症状。”经评估,主治医师王佳认为,曹先生一系列问题的康复治疗将是系统复杂的工程,而精细化的拔管及拔管后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随后,王佳带领的医疗团队共同拟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

康复的第一步就是拔除鼻饲管,改为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IOE是指根据患者需要,间歇经口途径放置导管至食管,将流质营养物质通过导管注入食管内,再通过患者自身胃肠消化吸收提供机体营养支持。“这项技术无创舒适,通过管饲注食,避免了经口进食出现的误吸、呛咳等情况,注食完毕即拔除导管。相对于鼻胃管,更安全,操作更便捷。”王佳介绍。

随后,通过医护技一体化综合管理,陆续开展了床边纤支镜可视吸痰、营养管理、气道管理、肺功能及吞咽功能锻炼、体力耐力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治疗,曹先生成功做到了3天拔除鼻饲管、尿管,8天拔除气切管,并能在家人及护工的辅助下坐起,根据医护人员的指令,进行简单的康复动作。“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让我们看到了康复希望。非常感谢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和专业护工。”曹先生的家人激动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据了解,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大力开展重症康复,特别是在重度颅脑损伤植物状态的患者康复上,以及尿管、胃管、气切管等拔管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该科室已综合应用基础护理、体位排痰、支气管镜下灌洗、营养支持、IOE技术、运动治疗、注射技术、神经调控、高压氧、针灸、呼吸训练等多种领先技术,使患者鼻饲管、尿管3天拔管率达90%,气切管15天~20天拔管率达90%。患者的鼻饲管、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得到患者一致称赞。

以提前介入,绘就康复新景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强调“大康复理念”,探索开启临床专科医生参与,康复医学科提前介入的“康复多学科诊疗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医院康复体系建设,为重症患者在急救急诊期、维持期、恢复期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全面和全程康复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快速实现功能恢复与社会回归。

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约为5%~15%,存活的患者中致残率也高达50%。3个月前,68岁的樊奶奶因急性脑梗死来到市中心医院。当时,樊奶奶已经出现了右侧偏瘫、言语含糊、意识障碍等症状。神经内科医生一边迅速实施抢救工作,一边通知康复医学科介入。术后,樊奶奶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康复医学科则第一时间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康复治疗,在抓紧“黄金时间窗”的同时,发挥患者的最大生存能力,通过有效康复手段,为患者进行康复诊疗。经过1个月的持续治疗,樊奶奶的右侧肢体活动能力明显好转,可独立行走。

据悉,从2019年开始,康复医学科就成立了康复治疗前移组,注重学科前移与中后期康复治疗协同发展,将康复治疗的介入时间提升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以国际最新治疗指南为标准对疾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团队协作,建立并完善各系统疾病早期及重症康复干预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已与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急诊、儿科等多个科室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最精准、最先进、最全面的个体化康复治疗。2024年,我科全年会诊2365人,早期介入1653人,早期介入率远超国家规定的30%。”原永康告诉记者。

“康复一个人,温暖一个家。”这句质朴的话语,在康复医学科得到了生动诠释。“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确确实实很不错……对待患者真热情,一丝不苟很细心……这份恩情这份功,我们永远记心中。”2024年8月,为了答谢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对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贺先生全家专门创作了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板腔“唱”给他心中的好医生、好护士。

“20载风雨,我们从未忘记为什么出发。”原永康表示,“患者的一句感谢、一面锦旗,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更是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守护健康,用真情温暖生命,让更多家庭重拾幸福之光。”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