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高高擎起河东文化的大旗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30

赵战生

黄河,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她千万年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用无与伦比的甘甜乳汁,孕育了中华彪炳世界的亘古文明。

在大河之东,母亲之河张开双臂,拥抱八县(市),徜徉七百里,催生滋养了德孝、禅让、火种、农耕、缫丝、盬盐、道教、忠勇、祭祀等包罗万象的古代文明,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渊薮”。

如此众多的文化符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犹如满天星斗,熠熠闪光,璀璨夜空,为人类步入不同阶段的文明社会,赋能提速,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

为了赓续文脉,传承优秀,踔厉复兴,我们有必要做一番功课,将散见的合浦之珠,穿成手镯、项链,美丽人生,光鲜前行。这就须有一条红线,串联起时空隧道,历史见证;历历简牍,河东文明,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永恒的河东记忆。

这条红线非河东文化莫属。

上 篇

河东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上古“三贤王”皆发轫、兴盛于河东,并由唐尧肇立禅让制度。所谓“禅让”,就是天子择贤而立,自动逊位,彰显了天子虚怀若谷,让贤安天下、富万民的博大胸襟。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首义之举,在全世界绝无仅有,影响巨大,顺应民心,堪称仁政观止。

尧天舜日,是古代人心目中最为美好的社会蓝图。尧,陶唐氏,名放勋,系氏族部落联盟领袖。他敬天恤民,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使域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他老之将至,即以天下为重,选贤任能,禅让于舜。

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以德孝之身,名传遐迩。他端坐盬池瑶台之上,抚五弦琴而歌《南风》:“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他所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的生死安乐、荣华富贵,而是普天下百姓的福祉安康。

流年似水,高光易逝。舜依照循例禅让于禹。禹,姒姓,名文命,亦称大禹、夏禹,曾铸造九鼎,以象天下。禹的最大功绩在于治水,使江河归道,湖海安澜。“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他克尽厥职、公而忘私的历史形象写照,流传千古。

尧、舜、禹联袂治世,功德圆满,把仁德博爱、敬事创业的种子,撒遍河东大地,生生不息,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了山河壮丽、代有精英的人文胜景。

火,是人类先祖告别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的神来之物。始则得之于山野天火,但火种不易保存,难以为继。直到古魏西侯度的“人疙瘩”上,出现了最早的人工火种,开启了人类进化的新纪元。

经现代考古学专家的发掘、考证,西侯度人工用火的遗迹,一下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论到了243万年以前。而后世希腊神话津津乐道的普罗米修斯及雅典娜的“盗天火”之说,则相形见绌,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民以食为天。远古时期,人类先祖靠渔猎、采集获得食物,虽然时有惊喜,但很难维持长久。亿万斯年之后,人类学会了豢养家畜、种植农作物,生活才有了质的飞跃。

在河东地域,首创农耕文明的,当数“农神”后稷。后稷名弃,相传帝喾的长妃姜嫄,因踩踏了巨人的足印而生下了弃。为何取名弃?缘于他出生时并非人形,而是一个浑圆的大肉球。姜嫄觉得晦气,令人将肉球丢弃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

谁知在一群天鸟的护佑下,肉球破裂,里面一个胖乎乎的男婴手舞足蹈,像哭又像是笑,憨态可掬。人们把他抱回交给姜嫄,姜嫄这才转悲为喜,倾注了全部的母爱,将儿子抚养成人。这也使弃后来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是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直观反映。

弃自幼对农作物有一种天然的爱好,他把豆子、高粱的种子埋进土中,时常细心观察它们生长的状况,逐渐掌握了其种植规律。长大后他不仅熟知土地,勤于耕耘,且不违农时春播秋收,收获颇丰。他把自己的一套农艺传遍十里八乡,教民稼穑,被奉为“农神”。

尧帝听说了弃的故事,任命他为“农师”;舜帝继位后,授予弃为“农官”,并将他册封到邰地(今陕西武功县境)。在这里,弃带领百姓开垦荒山,广植阡陌,使山上林木旺盛,荒野谷物葱茏。人们为了铭记弃的伟大功绩,尊称他为“后稷”。“后”的意思是君王,“稷”则是指粮食作物。

弃积劳成疾,落叶归根,逝于稷王(今山西省闻喜县稷王山北),人们将他葬在“都广之野”。这里乃一处人间仙境,相传天梯“建木”就生长在这里。后来各地还兴建了多座“稷王庙”,世代供奉这位“衣食父母之神”。

百里盐池像一面巨大的天镜,镶嵌在河东腹地。自远古以来,它就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盬盐资源,给生活在河东的广大百姓,带来了有滋有味的美食,称羡于世。

众所周知,古代的调味品主要有二:盐与梅。盐主咸,梅主酸;有盐则兴,无梅则无伤大雅。为了夺取盐池,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战争,最著名的当数涿鹿之战。

这是黄帝与蚩尤为争夺盐池而发生的一场决战,结果是黄帝大获全胜,蚩尤身首异处,血染盬池。很明显,这是两大氏族部落之间的生存兴衰之战,并非个人恩怨引起。

然而有史料记载,古涿鹿县在河北省西北部,涿鹿大战即于此发生。窃以为此论存疑。

《太平御览·尚书刑德考》对“涿州”的解释是:墨刑在面称黥,在额称涿鹿。“涿鹿者,笮人颡也。”郑玄更明白地指出:“涿鹿黥皆先刀笮伤人,墨布其中,故后世谓之刀墨之民也。”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发生在河东的涿鹿大战,是以一群戴罪自赎的刑徒为主要战力的争夺战。当然无论谁胜谁败,都难以抹掉盬池的烁烁其华,更难以阻隔“南风”的徐徐吹拂,盐花阜民。

根深蒂固、举世无双的河东盐文化,光耀神州,给国家带来了繁荣昌盛,给人民带来了绵绵福祉,功莫大焉。

山东一人,是谓“文圣”孔子;山西一人,则谓“武圣”关公。历代帝王为了稳坐龙椅,永葆自己的江山牢固,把关公当作一面金字招牌,不断加封晋爵,使他由人而神,成了端坐在庙堂里的泥塑金身。

其实,关公最具真金白银价值的,只有一个身份——扶汉人物。在三国有名有姓的400余众中,能胜此盛誉的,绝无仅有,唯关公一人而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人都想建功立业,扶汉扬名,而少不更事的刘协,却是位“扶不起的汉献帝”。但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小皇帝,可利用的政治价值很大。于是乎,汉丞相曹操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拿他做了许多的大文章。

刘备系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血统纯正,但实力不济,常常以泪洗面,慨叹天不佑人。

关公以其逸群绝伦的仁义忠勇之魂,树起了猎猎飘扬的关公文化大旗,成为河东的自豪与骄傲。

下 篇

名门望族是封建王朝不可或缺的显著标志,彰显着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历数前朝古代,鲜有超越“天下第一”河东裴家的。

祖籍河东闻喜裴柏村的裴氏家族,自魏、晋而兴,历六朝而盛,至唐达到辉煌的顶峰,先后有59人为宰相,59人为大将军,其余冠冕不可胜数。故韩愈说:“自魏、晋以来,世为名族,支分派别,各成大家。”

作为乡贤的涑水先生司马光,更谙悉本地的人文历史,挥笔断言:“闻喜,士大夫之林薮也。”而宋代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慧眼识珠,对闻喜裴氏家族的评骘为“天下无二裴”。

裴度,是裴氏家族中的佼佼者,他以大唐宰相的身份亲临前线,指挥平定了吴元济之乱,厥功至伟,时人为其树起了一通煌煌于世的“平淮西碑”。此碑的价值,不在于碑体的大小,而在于文化的厚重,“三绝碑”是它的文化符号。所谓“三绝”,一是碑主乃唐之“中兴贤相”裴度;二是碑文系唐之文坛宗师韩愈所撰;三是书写者祁寯藻为清代帝师。

在中华烝烝皇皇的碑碣丛林中,“三绝碑”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熠熠生辉,成为河东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书法,系艺苑奇葩,国之瑰宝。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名人辈出,繁花似锦,至晋代形成新的鼎盛。“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邀约诸多名士列坐溪畔,以曲水流觞高吟低唱,由此诞生了书法至宝《兰亭集序》,名垂古今。

王羲之年少时曾师从卫铄学书,长大后书艺精进,自成大家。卫铄即卫夫人,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书法家,其《笔阵图》妙论迭出,堪称秘籍。

卫夫人祖籍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其家族尽出书法宗师,卫顗、卫瓘、卫恒三代,祖孙衣钵传承,耸立奇峰。卫瓘工草书,出于张芝而参酌父顗之法,时人把他与索靖并称“二妙”。卫恒善作草、章草、隶、散隶四种书体,官至黄门侍郎。卫恒的弟弟卫宣、卫庭,儿子卫璪、卫玠,亦皆以书法驰名。

历数中国书法世家,鲜有超越河东卫氏家族的,谓其书法渊薮,实至名归。

亭台楼阁,向来是一方文化的地表标志。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江南居其三,北方独“鹳雀”。此楼之所以名垂古今,皆因大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兴。他的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开阔了世人的胸襟,带来了诗的远方。

王之涣,字季凌,河东绛州人。其幼年聪颖,弱冠能文,喜骑射,慷慨有大略,倜傥富异才,他对家乡的最大贡献,即是成就了鹳雀楼的盛名,誉在当代,名垂千秋。

此外,耸立于万荣汾阴脽后土祠中的秋风楼,也因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而响彻云霄,名扬天下。斯楼高耸,揽云披虹,惯看秋风,穿越千年,“望秦”“瞻鲁”,守望神州,是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风水宝地。

桥梁,是水上交通的便捷之道。千里黄河九曲十八弯,始建于战国秦,兴盛于大唐的蒲津连舟浮桥,时号“河桥”,乃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观。该桥以舟相连,铁索牵引,两岸各数十吨重的八尊铁牛,稳如泰山,岿然不动,日夜守护着大桥安全。尤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牵牛者服饰各异,相貌奇特,属典型的胡人模样。不难看出,这是盛唐政治宽容、民族融合的立此存照。

戏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半个家当,不仅普天下老百姓喜闻乐见,连帝王将相也乐此不疲。诞生于晋南蒲州的蒲剧,俗名“乱弹”,虽然只是个地方小剧种,却也算得上一块弥足珍贵的戏剧活化石。

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系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凭借一出令观众“啧啧在口,历历在目”的《桃花扇》,孔尚任一炮走红,成为康熙年间名满天下的戏剧大家。康熙四十六年秋,他应邀帮助修撰《平阳府志》,观看了蒲剧,写下了两阕“乱弹词”。其一为:“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

此词佐证了“翠华”(指康熙帝),曾亲自观看过“乱弹”,非常欣赏名伶“葵娃”的精湛表演。皇帝的赞誉价值连城,大大提高了“乱弹”的知名度,并由此刮起了一阵舞台“邯郸学步”的旋风。

后来,“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之说法更是把“乱弹”推到了极致,达到了叹为观止的高度。由此,蒲剧走出了晋南,红遍豫西秦东,风靡陇南,成为地方戏剧的佼佼者。其代表剧目《窦娥冤》擿奸发伏,石破天惊,喊出了被压迫、被欺凌的民女的心声,两度被拍成电影,轰动全国;其《西厢记》冲破封建藩篱,化悲为喜,殢云尤雨,成为男女真爱的爱情经典,流传千年,生生不息。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佛、道,其三足鼎立,各富春秋。佛教,亦称释教,因其最高教主为释迦牟尼而名,系舶来文化。道教则是货真价实的“国粹”,千百年来,国人奉若神明,诚惶诚恐。

吕洞宾,又名岩,祖居古魏永乐镇招贤里。他生而与道教有缘,传在钟离权度化下,羽化升仙,成为道教北方大神,俗谓“八仙”之一。

元帝顺应民心,大力助推汉文化,把吕洞宾作为金字招牌,不断加封晋级,其故居亦由祠而观,由观而宫。美轮美奂、壁画精绝的大纯阳万寿宫,因地处古魏永乐镇,又名永乐宫,不仅一跃成为东方明珠,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受到顶级青睐与推崇。

永乐宫之所以名传天下,除了建筑雄浑奇特,兼有唐风汉韵、元代特色,更以“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硕大神仙画卷称著于世。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永乐宫内最大的殿堂,其292尊诸神《朝元图》,画面总达429.56平方米,气势磅礴,精妙绝伦,堪称世界“东方画廊”。

几近三百尊天神,面目迥异,服饰鲜明,绝无雷同;三米多高的身形,一笔画下,浑然天成,栩栩如生。纯阳殿内的“钟吕谈道”图,出神入化,无言胜有声,精髓凝于眉目之中,堪比“蒙娜丽莎”之瞳。

20世纪60年代初,旧址处于三门峡水库淹没区的永乐宫,实施整体搬迁,从建筑到壁画,构件无一遗漏,壁画毫发无损,原汁原味安居新址,谱写了文物搬迁史上的世界新奇迹。

仰望星空,数不尽群星璀璨,北斗明亮,光彩夺目;千言万语,诉不完河东文化源远流长,惊涛拍岸,新浪迭涌。欣逢盛世,河东儿女赓续文脉,重任在肩,更当砥砺中流,踔厉前行,喜迎中华复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