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一张文化名片背后的政协力量

——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大会建议案协商办理纪略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9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关公文化以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成为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人类共同精神财富。今年年初,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立足全市发展大局,首次创新大会建议案,并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强做优关公文化品牌,推动全面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建议》,开启了一场以文化品牌建设驱动区域发展的创新实践。

这份凝聚政协智慧的建议案,围绕4个关键维度提出建议,推动关公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擦亮关公故里名片 打造专属文化标识

我市作为关公故里,拥有无可争议的文化专属性。市政协建议案深刻指出,“关公故里”这张名片具有专属性、排他性,是运城最宝贵的文化品牌。

建议案以翔实数据支撑这一论断: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3万余座关帝庙,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有关公信众,仅台湾地区祭祀关公的场所就达3000多处。这种“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的文化现象,赋予了运城独特的文化优势。

大会建议案报请市委后,市委书记储祥好亲自领衔督办,市委宣传部认真落实储书记批示要求,牵头制订《关于全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助推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该方案体系完整,明确提出构建关公文化“五大体系”(即保护传承体系、研究阐释体系、宣传普及体系、文商融合体系、传播交流体系),并规划了“十大具体任务”,包括冲刺关公故里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推动“关圣文化史迹”申遗、构建关公文化宣传矩阵、举办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加强关公文物活化利用、加强“关公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在关帝庙设立“祖庙祭堂”、开展“忠义天下”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加强“运城市关公文化研究会”建设、发起成立关公文化发展基金等,为做强做优关公文化品牌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任务书”。

《工作方案》将“关公故里”与“山西运城”深度绑定,精炼宣传语为“关公故里·山西运城”。通过全媒体矩阵进行系统推广,借助国家和省级媒体、知名新媒体平台,实现“闻关公之名,知山西运城”的传播效果。同时,在城市重要节点及出入口增设关公形象和关帝庙景区标识,推动关公文化进社区、进企业等,让关公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肌理。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市政协对关公文化品牌价值的深刻把握。市政协建议案明确指出,关公的忠义、诚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增强民族认同、促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具有独特时代价值。通过擦亮这张名片,不仅直接促进文商融合旅游热点门户、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建设,更为运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文化动能。

深化文化研究传播 构建学术体系话语权

关公文化的研究深度,决定着品牌建设的高度。市政协建议案指出,关公是同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借鉴山东省济宁市孔子文化研究院建设经验,推动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发扬光大。

在市政协调研组的调研走访下,建议我市为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颁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诚信教育基地”牌匾,强化关公精神的弘扬传承。同时,加强运城关公文化研究院建设,理顺体制,扩编增人,内邀外聘,配强充实研究、传播力量,增加研究经费,设立面向海内外的关公文化资料库、数据库,将运城打造成为全球关公文化研究高地和交流中心。

市政协还建议,应转换思路,借梯登高,吸引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在运设立关公文化研究院所或分支机构,或与运城关公文化研究院联合办院,吸引其投入研究经费,使其力,用其才,打造顶尖级、权威性关公文化研究机构。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关公文化研究的学术水平,更增强了运城在关公文化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提升文化节影响力 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关公文化旅游节是展示运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市政协建议案通过对标孔子文化节、妈祖文化旅游节成功经验,提出不断提升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影响力的具体路径。建议案研究了2024年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举办模式,包括其由山东省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高规格,以及济宁市县联动推出的六大主题、103项文旅活动的丰富内容。

市政协建议,应充分挖掘利用关公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以把更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在业已得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文化促进会等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中央统战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部门的支持。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关公文化旅游节升格,力争实现由省级或联合中央、国家相关部委共同主办,打造在全球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节。

在内容创新方面,市政协建议学习山东省济宁市举办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全民参与、全域办节”的经验,在举办开幕式、学术研讨等传统活动基础上,组织文旅、发改、工信、商务、招商等部门,同步举办关公文化博览会、“投资关公故里”经贸洽谈会以及全国性武术赛事、各戏种共唱关公戏等活动,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多元效应。

加速史迹申遗进程 凝聚跨区域合力

“关圣文化史迹”申遗是关公文化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文物局建议,我市联合河南省洛阳市、周口市,湖北省荆州市、宜昌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共同申报“关圣文化史迹”世界遗产。2024年12月,“关圣文化史迹”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市政协调研组发现,当前影响申遗进度的主要问题是基础工作不扎实,相关地市进展不平衡,特别是申遗必备条件的成立申遗领导组,相关地市均未成立;颁布相关保护条例,尚有3个地市没有颁布。

针对这些问题,市政协建议我市率先成立申遗领导组,带动其他地市加快成立,尽快成立申遗联盟。同时,呈请省委、省政府作为牵头省份,建立省际申遗协作机制,协调河南、湖北、福建3省同力申遗。同时,借鉴福建省泉州市“送王船”项目与马来西亚联合申遗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出面,与关公信众众多的马来西亚或毛里求斯等国相关部门磋商联合申遗。

从擦亮文化名片到深化研究传播,从提升节庆影响力到加速申遗进程,市政协从4个维度协同发力,建议做强做优关公文化品牌建设,并通过推动构建“五大体系”、落实“十大任务”,将宏伟蓝图细化为具体行动。

在调研督办座谈会上,市政协主席陈杰表示,相信在“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下,关公文化必会从历史走向现代,从运城走向世界,为全面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注入强大的文化动能。

展望未来,随着《关于全力打造关公文化品牌,助力建设“一城两区三门户”的工作方案》的深入推进,“五大体系”的构建完善和“十大任务”的全面落实,关公文化必将在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记者 邢智轩 通讯员 李 莉 王 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