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物业“红榜”上的常客

解码盛世家园小区居民的“幸福密码”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8

小区大门

物业服务,连着千家万户的“小幸福”,也关系着基层治理的“大民生”。今年以来,省住建厅亮出新招,为物业服务企业设立了“红黑榜”,谁家服务好、谁家毛病多,一目了然!在我市,新绛县盛世家园小区及其物业管理公司更是成了“红榜”上的常客。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该小区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核心引擎、将“制度约束”作为坚实保障的结果。

党建引领凝共识

基层自治聚民力

来到盛世家园小区西门,一副古香古色的楹联首先映入眼帘:翰墨生花古绛人文独一家 名城焕彩华园风景冠三晋。绿竹掩映,冬青环抱,一池清水映着错落的假山与景观石,定时喷涌的喷泉更添几分大气与雅致。

“别看咱们小区已经建成十来年,这‘面子’可一点不落伍。”业委会主任许斌指着门头笑道,“‘里子’更是紧跟时代。”他所说的,正是那道智能人脸识别门禁。居民走到门前,“刷脸”即开,方便又安全。

楼宇门融入特色楹联文化

许斌介绍,盛世家园小区建于2013年,共22栋楼、58个单元,常住居民有894户,超2700人,是复兴社区规模最大的小区。能多次登上物业“红榜”,凭的是真本事:物业管理到位、制度健全规范、台账资料齐全,防范与应急处置措施扎实有效。

这身“硬功夫”从哪里来?答案就在“党建引领”这4个字里。在社区党总支带领下,小区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把“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有事一起商量、有活一起干”的治理架构,通过“群众提、组织审、民主议、协同办”的四步工作法,让大家一起商量着解决小区里的大事小情,促使物业管理真正回归“服务”初心。

在许斌看来,物业的活儿远不止“看门扫地”,关键是要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从物业规章的落地执行,到邻里矛盾的协调处理,业委会全程参与、全程协助。同时,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密切协作,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聚焦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服务质量,解决了小区人脸识别系统安装、部分故障监控修复、管道堵塞、电梯故障等问题,不断提升业主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支部还把服务做到了“家门口”,构建起“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服务网,把164名党员组织起来,延伸到最基层。并建立健全社区干部包联小区制度,76名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活动,实实在在为大家解决问题。

“为啥大家都爱买这儿的房子?”在小区住了12年的光先生笑道,“光环境舒适还不够,关键是心里踏实!近3000人的小区,事多且杂,但遇到问题,有党支部牵线搭桥,业委会和物业配合得到位,很快就能解决。”

更让居民们竖起大拇指的,是小区公共收益的“透明账”。原来,小区里一家小超市占用了公共面积,根据《关于加强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业委会将所得收益按户发放,加上电梯广告收益等,3年来累计发放公共收益价值12万余元。此外,从居民入住以来,盛世房产(新绛县绛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都给业主发放麻花、月饼等,一次次暖了大家的心,把整个小区凝聚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家庭。

制度约束强保障

长效管理固根基

漫步在小区里,平整洁净的道路两旁,小叶黄杨、樱花等绿植层次分明,令人心旷神怡。尤为特别的是,小区还精心打造了梅、兰、竹、菊4个主题园,每个园子与楼宇门都配有量身定制的楹联,为小区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优美的环境是“硬件”,精细的管理则是让美好持续的“软件”。无论是广场灯光偏暗、地砖破损,还是家中漏水、门锁出现故障,居民只需联系网格员、物业人员,或在微信群中反映,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信息公开透明

盛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齐高伟是军人出身,那股严谨劲儿也被他带进了物业管理。“我们公司现有员工40余人,涵盖客服、安保、保洁、维修等岗位,人人按章履职。”齐高伟介绍,“安保每日巡查楼栋消防与门户安全,客服及时对接业主报事报修,保洁维护环境整洁,维修人员则负责全域维修。所有员工都是‘监督员’,通过工作群实时沟通,形成问题闭环管理。”

车棚里,防火钩、灭火器就摆在最顺手的位置;生了锈的路灯杆,慢慢刷上新漆;小区居民多、车辆也多,物业因地制宜施划停车位;消防人员每月至少来巡检两次,物业员工每天雷打不动地巡查各个角落,电表、配电柜、水泵这些“关键部位”,也都纳入了日常检视范围。“我们一直在学习物业法规,不断改进服务,就是想让大家住得更舒心。”齐高伟说。

小区里还专门设了间矛盾协调室。“有事儿不怕,大家坐下来慢慢说,争取‘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一旁的桌上,交接班记录、防火巡查本、客服台账叠放得整整齐齐,透着管理的细致与规范。

“你瞧我们这儿,梅、兰、竹、菊4个园子多有韵味,住在这儿,推窗见景,就跟住在花园里一样。”居民任喜山指着楼宇门头称赞,“这设计也大气,整个小区看着就上档次。最关键是物业贴心,家里有事一招呼,响应快、办得实,真当自己家的事办!”

走进物业服务站,居民老李送来的锅具还静静摆在工位上,等着师傅得空修复。日近正午,放学的孩童、下班的居民,让小区渐渐热闹起来。相遇的寒暄声、家家户户传来的锅碗瓢盆声,交织成最动听的背景音……这平凡而热气腾腾的日常,正是社区治理最暖心、最生动的答卷。

记者 赵雪 文图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