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8
曹海明
退休干部张大爷一年前出现胃部不适,感觉胃内有灼烧感,胃部隐隐作痛,到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但因其觉得不能忍受,故选择中药汤剂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不适的感觉没有明显变化,而且又出现了背部紧张、隐隐作痛的感觉,张大爷就换了一家医院就诊,重新进行了胃镜及心电图检查,仍未见明显异常。某日夜间入睡后,张大爷突然惊醒,感觉呼吸困难、胸口憋闷、喘不上气,家里人紧急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就诊。半小时后,症状自行缓解,急诊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此次经历让张大爷感到非常害怕,后来孩子将其接到省城大医院就诊,在内科门诊没有发现明显的疾病,经由内科医生介绍,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逛医症”是医疗圈内一个戏剧性的称呼,代表的是有一类人群,经常会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在各大医院之间来回就诊。据统计,这类人群在平均就诊9次以上之后,才能转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被确诊为“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是很高的。2004年世卫组织对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焦虑障碍的终生发病率达到了13.6%至28.8%,而且焦虑障碍共病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概率很高,发现率低、就诊率低、诊断及治疗率低,导致焦虑障碍的症状愈发加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严重,最终导致高自杀率和低治愈率的问题。
焦虑障碍通常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躯体焦虑
患者会出现从头到脚的各种不适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头皮发麻、精力不足、面部麻木、颈部酸痛、背部酸痛、心慌气短、胃部不适、尿频尿急、下肢酸痛等等,这些不适的症状通常不能准确描述其部位,而且在精神心理因素下会有加重的可能,患者到精神科就诊前,通常已经在其他各大综合医院就诊,完成了很多检查,这些检查一般没有明显的异常,或者仅有轻微的异常,但不足以解释其目前的症状。有些急性焦虑发作的患者,如同张大爷一样,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出现心慌气短、感觉自己快要死去的濒死感,这种急性发作虽然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对患者而言,当时却是可怕至极的。
二、精神焦虑
患者会出现急躁、坐立不安的表现,有的人还会有恐惧、惊恐、抑郁、易激怒的情绪出现,多次或长时间发作之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预期性的焦虑,即在事件还没有发生或不知是否发生时,就已经出现了焦虑的症状。这些焦虑的情绪通常会伴随躯体不适的症状一起出现。
三、思维焦虑
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出现过分的思虑及担忧,比如在经历某件小事时,会过分考虑自己处理方法的利弊,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工作情况、学业情况、经济状况等出现过分的担忧。在出现躯体焦虑的症状时,患者会对自己的症状进行不合理的认知和解析,反过来加重自己的躯体症状。
四、睡眠障碍
由于经常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患者对周围的事物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所以会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踏实、早醒等睡眠障碍。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睡眠时长足够,但仍觉得自己睡眠不足的情况。
焦虑障碍4个方面的症状并不是独立出现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当患者出现焦虑的躯体症状时,其本身人格方面的焦虑性格就会形成不合理的认知,错误的认知会加重其躯体症状的不适感和对现有医疗的不信任,长时间的躯体症状又会引起精神焦虑,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也会引起患者的睡眠障碍。
目前社会形势下,各年龄段的群体都会面临不同的压力,适当的焦虑情绪可能帮助我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提高警惕,在合理的规划及适当的努力之下,达到自己预期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焦虑过度时,我们的机体就会处于逃跑的防御的心理状态,长期的焦虑就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所以说,当我们出现上述的症状时,如果综合医院的医生能帮我们排除身体器质性的疾病,就要考虑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在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评估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帮助我们尽早康复。(作者系稷山县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