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物业“红黑榜”背后的治理升级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10-22

物业服务,关系千家万户的“小幸福”,牵动基层治理的“大民生”。今年以来,省住建厅亮出新招,推出物业服务“红黑榜”新机制,我市迅速响应出台《运城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红黑榜”标准》,监督指导各县(市、区)物业服务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物业服务项目“红黑榜”制度予以落实,每月在山西省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进行公示,促使物业管理真正回归“服务”本色。

立规矩:告别“物业盲盒”,市场迎来“优胜劣汰”

“过去,小区换物业像‘拆盲盒’,好赖全靠运气。现在,只要打开山西省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各家物业是‘红’是‘黑’一目了然。”新绛县盛世家园小区业委会主任许斌指着手机屏幕对记者说。屏幕上显示的正是近期发布的全省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该小区聘请的物业公司已多次登上“红榜”。

物业“红黑榜”评价体系直击业主关切:物业管理到位,积极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业主满意度达80%以上,工作得到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季度“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有效工单数量低于10条,物业矛盾调处及时高效;落实小区垃圾分类、违建管控、治安管理、文明城市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清晰的标准让物业服务有了“标尺”,推动服务质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同时,对进入“红榜”的物业服务项目,可在住宅物业服务质量星级评价中加分,鼓励有物业服务需求的小区业委会、物管会优先考虑“红榜”名单中的物业服务企业等激励措施,让真正投入成本、用心服务的企业能够凭借“红榜”荣誉赢得市场,而“黑榜”企业则需整改。

各县(市、区)将于每月底前公布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清单,对一年内累计3次进入“红榜”或由“黑榜”转入“红榜”的企业,予以宣传表扬、信用加分等激励;对一年内累计3次列入“黑榜”的企业,将采取约谈、重点监管、降级、限制市场直至强制退出等惩戒措施,实现“优者胜、劣者汰”的健康市场生态。

促共治:业主告别“单打独斗”,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红黑榜”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业主声音纳入考评体系。投诉解决率、业主满意度、业委会评价等指标的设立,让物业服务从“自说自话”变为“群众阅卷”,这种变化正推动形成业主、物业、政府三方共治的新格局。

统一的标准和公开的评价体系,也让服务从“看不见摸不着”变得可衡量、可对比。业主在选聘物业、成立业委会时,有了权威、清晰的参考依据,不再是“信息盲人”。

市住建局房产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布7批“红黑榜”,涉及物业服务企业131家,其中,红榜企业72家,黑榜企业59家。今年以来,全市共处罚物业服务企业7家、重新核定服务等级121家、清退物业企业5家。这些数字背后,彰显了政府整顿物业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

当然,各县(市、区)对“红黑榜”制度的落实成效,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激励与惩戒措施能否真正转化为对物业企业的有力约束,能否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还需在实践中持续观察。但值得肯定的是,“红黑榜”正如一尾投入静水的鲶鱼,已成功激活物业服务这池春水,而这正是治理升级迈出的扎实一步。

在“红黑榜”之外,我们也应积极探索更多治理路径,逐步构建起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业主自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品质跨越。

记者 赵雪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