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2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翟建平)连日来,每当夜幕降临,稷山县蔡村乡的防汛一线总跃动着一抹抹“志愿红”“安全橙”。党员志愿者与基层干部手持铁锹,认真装填沙袋、加固堤防。不远处,巡查人员在汾河沿岸的栏杆旁仔细排查隐患,发现管涌孔渗水马上在有关单位配合下进行封堵,确保万无一失。
防汛期间,蔡村乡沿汾河8个村的基层党组织化身“战斗堡垒”,整合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全员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全天候值班值守。“防汛就是和时间赛跑,党员就得冲在前面,村里组建了党员抢险队,一有预警,第一时间行动。”柴村村党支部书记贺王泽说。
蔡村乡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绘制全乡沿汾8村防汛重点部署图,图上清晰标注着包联责任人和人员转移路线。同时,该乡实行乡镇包片、村干部包段、网格员巡逻的网格化防汛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的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乡村两级信息传达及时高效,让防汛指令能第一时间转化为应急行动。
从黑夜到白昼,蔡村乡的党员干部在汾河岸边书写着基层担当,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包包厚重的沙袋、一次次细致的巡查,筑牢了守护家园的“安全堤坝”。“这些天看着党员们日夜守在堤上,我们熬了姜汤给他们暖暖身子。”西柏村的李大嫂边说边和几名妇女忙乎着,“防汛是党员群众都有的责任,我们也得搭把手。”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