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14
秋阳漫过永济市开张镇的田野,某村293亩机动地里的高粱穗已经金黄,眼看就要迎来收割季。
可是,在这片本该充满丰收喜悦的土地上,气氛却有点紧张——村集体急切希望收回拖欠的承包款,而承包户申某则因经济紧张,急需收割、售卖这293亩高粱才能支付,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永济市开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介入,以“法律为纲、情理为桥”,成功化解僵局。
2023年5月,村集体与承包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约定:申某承包村南293亩机动地,租期三年(2023年6月10日至2026年6月9日),需每年5月25日前结清下一年度承包款。
今年直至6月底,申某表示“经济困难,再宽限一段时间”,到9月初仍未付承包款。村民则坚持“集体资产不容拖欠,必须维护全村利益”,提出“先付款、再收割”的要求。对此,申某愁容满面:高粱尚未收割变卖,手头确实没钱,实在无力支付。
一边是集体利益的刚性约束,一边是农户生计的现实困境,双方互不相让,矛盾持续升级。
永济市开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介入,专职调解员马红忠、杜建民联合值班律师王涛,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启动调解。
调解初期,第一次召集双方见面,仅几分钟双方就因意见分歧过大而不欢而散。但调解团队并未气馁,第二天采取分头工作的策略。白天,他们与村主干及村民代表促膝长谈,耐心解释申某的实际困难,劝说集体适当让步。晚上,他们又前往申某家中,倾听苦衷、安抚情绪,同时明确告知“按时履约是义务,集体资产关乎全村人利益”,引导他换位思考。
为摸清实际情况,调解人员多次前往293亩机动地现场,查看高粱成熟度,核算种植成本与预期收益,核实承包款用途及村集体的实际需求。面对村民质疑,他们反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详细说明调解进展与农户困境,争取理解和支持。一周时间里,正式调解会开了4次,私下沟通更是不计其数。调解员在法律框架内积极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
9月9日,在开张镇调委会的见证下,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与申某正式签订调解协议,先收割再付承包款。协议签订后,申某全力组织收割,9月15日,293亩高粱全部收割并售出。拿到售粮款后,申某第一时间付清余款,纠纷圆满解决。
9月19日,承包款结清后第四日,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代表捧着“尽职尽责解民忧,倾心调解暖民心”的锦旗来到开张镇调委会,握着调解员的手感谢:“你们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没让任何一方受委屈。”
(本报记者 苏黎原)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