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90后”店主谢丽雪巧用社区团购 让便利店焕新“出发”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6

“晚风,9斤阳光玫瑰;苗苗,5袋鸡心枣;糖宝,1袋鸡心枣……”打开小雪副食店团购群,店主谢丽雪详细记录着团购信息。

1991年出生的谢丽雪,用社区团购的新玩法,让60平方米的小店重焕生机。

整理快递货架

“烂摊子”有了新希望

2016年,谢丽雪盘下盐湖区府东小区楼下一家60平方米的社区商店,面临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店铺位置偏僻,周边道路尚未完全打通,租金虽低但也意味着客流量天然受限;更棘手的是,前任店主经营不善,留下了“信誉差、商品次”的名声,居民路过都很少进店。“当时手里资金有限,只能咬着牙接下这个店。第一步不是想着赚钱,而是先修复信任,和邻里处好关系。”谢丽雪回忆。

最初,她延续传统便利店模式,售卖零食、日用品等常规商品,可生意始终冷清。“以前总听说实体店不好做,自己亲身体验才知道有多难。”谢丽雪无奈地说,周边大型超市步行10余分钟就可到达,线上平台半小时就能送货上门,价格还更优惠,小店的竞争力几乎为零。最艰难的时候,店里一天的营业额连房租都难以维系。

为了盘活店铺,谢丽雪尝试接入快递驿站业务,但受限于店面空间和个人精力,她只能承接一家快递公司的包裹。虽然取快递的居民偶尔会顺手买点东西,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店铺的经营困境。就在快要放弃时,一次闲聊,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

“那天,张阿姨来取快递,抱怨网上买的青菜不新鲜,还说要是能当天买当天拿到新鲜菜就好了。”谢丽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句话里的商机——社区居民对生鲜、日用品有即时性需求,且对线上商品品质存疑,这正是线下店铺的优势所在。

她立刻意识到,做社区团购或许能让小店“起死回生”:以店铺为自提点,通过社群聚集订单,主打生鲜、粮油等刚需品类,既解决居民“怕不新鲜、等不及”的痛点,又能为店铺带来稳定客流。

团购群有了新成员

“正好,前面有一家商店的线下团购做得还可以,我就在他那儿学习、取经。”谢丽雪说,她很幸运,商店老板手把手教她怎么做线下团购,还给她分享了不少团购合作商。

说干就干,谢丽雪开始大刀阔斧转型。第一步便是调整商品结构,她果断下架销量不佳的零食、小饰品,将店铺三分之一的空间腾出来,专门用于存放团购商品和生鲜食材。

分拣生鲜货品

为了保证品质,她亲自挑选蔬菜和水果。“生鲜是社区团购的核心,必须保证新鲜。我每天都盯着食材的品相,不新鲜的坚决不拿,宁愿自己亏点钱,也不能砸了招牌。”谢丽雪说。

货源稳定后,如何吸引居民下单成了新的难题。她先从身边的邻居入手,挨家挨户邀请居民加入社区团购群,最初群里只有20余人,且大多是取快递时认识的熟面孔。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谢丽雪每天在群里发布商品实拍图和检测报告,还给出“不满意包退包换”的承诺。有一次,一名居民反映买的鸡蛋有破损,她不仅立即退款,还额外送了一盒鸡蛋上门,用诚意赢得了第一个“回头客”。

随着口碑逐渐积累,群成员越来越多,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后来的500人。谢丽雪还学会了用短视频展示商品,比如拍摄食材处理过程、预制菜烹饪教程,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商品品质。

为了提高效率,她还优化了下单和自提流程:每天上午在群里发布团购清单,居民中午前下单,下午她根据订单分拣打包,将商品按楼栋编号摆放,居民下班来取货时,两三分钟就能完成核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孕妇,她还主动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哪怕只是一袋米、一把菜,也从不推辞。

便利店有了烟火气

转型过程中,挑战从未停止。团购初期,订单量不稳定,有时备多了货会积压,备少了又会缺货。一次,她根据前一天的订单量购入100公斤西瓜,结果当天突然降温,订单量骤减,剩下的西瓜只能低价处理,亏损了近千元。还有一次,供应商延迟送货,导致部分居民的订单无法按时交付,引发了不少抱怨。面对这些问题,谢丽雪没有退缩,她建立了订单统计表格,根据一周的销量数据预判需求,减少库存浪费。

查看线上订单

为了增加顾客粘性,谢丽雪还想出了不少“新点子”。例如,举办“团购日”,吸引居民集中采购;组织一次线下活动,如亲子烘焙课、美食分享会,居民在购物之余还能增进邻里感情。

“商店在学校附近,陪读的家长较多,客源流动也比较大。但我一直坚信,只要把控好质量关,价格公道,客户一定会邀请好友或者邻居加入我的团购群。”谢丽雪说。

如今,谢丽雪的社区商店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冷清的便利店,而是成为附近居民的“团购服务中心”。每天来取货的居民不在少数,微信群里也总是热闹非凡,大家不仅讨论团购商品,还分享生活趣事。

“现在店里每天的营业额还算可以。”谢丽雪笑着说,更让她开心的是,曾经冷清的店铺重新有了烟火气,她也从“店主”变成了居民口中的“小雪”,成了社区里的“熟人”。

记者手记

在城市毛细血管般的社区里,传统便利店曾是承载烟火气的重要节点。然而,当电商浪潮席卷而来,大型商超与线上平台双重挤压,无数社区商店面临客流量锐减、利润微薄的生存危机。

从濒临倒闭的传统便利店,到社区团购服务中心,谢丽雪的转型故事,不仅是个人创业的成功,更印证了传统社区商店的新可能。

在数字化浪潮下,社区商店只要找准定位、贴近居民需求,用真诚的服务搭建起信任的桥梁,就能在新的赛道上焕发新生。正如谢丽雪所说:“社区商店的核心永远是‘人’,只要把邻里放在心上,用心做好服务,就一定能走得长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