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25
周末文艺剧场惠民演出
9月20日,“好运之城·多彩盐湖”周末文艺剧场之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专场文艺演出,在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精彩上演。
整场演出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也有现代创作的活力,为广大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与文化交织的盛宴,也为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开幕营造了浓厚氛围。
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演出把持续半年多的“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系列群众文体活动推向了高潮。今年3月起,盐湖区以“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从周末文艺剧场到群众歌唱大赛、从器乐比赛到各类体育赛事,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表演的是原创曲目《忠义关公》。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周末文艺剧场演出这个节目,正好赶上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想通过这次活动,把关公文化发扬光大。”演员崔丽萍说。
政府搭建的这个平台,不仅有专业演员登台表演,还有不少群众也带着才艺亮相。
时间回溯到9月6日晚的“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群众器乐大赛第三场复赛现场。“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群众器乐大赛,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北国之春》。”演出后,参赛者岳安居感慨地说,“在这个舞台上我认识了新的同行,也学到不少东西,以后还会参加更多的比赛。”
此次系列活动中,像岳安居这样从观众变为演员的市民不在少数。更早之前的群众歌唱大赛海选之时,来自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领域的参赛选手们用风格各异的演唱,展示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观众吕肖波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觉得歌唱大赛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给普通老百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这种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正是盐湖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盐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比赛,挖掘更多‘民间高手’,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社会注入更多的精神活力。”
当然,让群众从“旁观者”演变为“参与者”,只是“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系列群众文体活动的一个积极影响。在实地走访和观察中,记者发现,该系列文化活动的独特价值正被进一步放大。
其一,这些活动实现了“政府引导”与“民间主体”的良性互动。“政府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团体和市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活动的规范性和持续性,又保持了群众文化的鲜活性和多样性。
其二,盐湖区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有机结合。它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也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而是在尊重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表达和传播,使文化传承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
其三,盐湖区采用了“线下开展”与“线上传播”的并行策略。线下活动注重现场体验和互动,线上传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两者相互促进,使文化活动的效益最大化。
夜幕降临,河东池盐文化博览园灯光渐歇,但群众讨论演出、交流心得的声音仍不绝于耳。这种由文化活动引发的情感共鸣和社交互动,或许正是“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的内涵所在。
群众文化不再是简单的“送文化”,而是真正的“种文化”——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民间,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盐湖区的实践表明,当群众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文化创造者,城市的文化活力才会真正迸发,城市的精神面貌才会真正焕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好运之城 多彩盐湖”系列群众文体活动将继续书写它的精彩篇章。这项持续至10月底的文化盛宴,正在为盐湖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也为其他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记者 景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