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服务“温度”护航旅游“热度”

​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全方位服务升级提升游客体验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5

在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入口处,不少游客举起手机,对着智能闸机轻轻一扫,“嘀”声过后,闸机迅速开启。“现在景区的智慧化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我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预订了门票,到景区后直接扫码就能入园,省去了排队购票的时间。”来自陕西西安的王先生由衷赞叹。

在王先生身后,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游客们或扫码,或刷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很快就完成了入园流程。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正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服务升级,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完美交融,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智慧赋能:科技重塑游览体验

走进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入园人数、各区域客流密度、停车场空余车位……“这是我们打造的一体化管控平台,打通了票务、监控、调度等12个子系统的数据壁垒。”该景区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贾苗青指着屏幕介绍,“通过分布在景区各处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整个景区的情况。”

换句话说,景区指挥中心借助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分析游客预约时间、游览路线、参与项目等数据,可以对客流进行精准预测和动态调控。节假日根据预案,通过景区广播等方式,还可以引导游客前往人员较少的区域游览,有效避免人员聚集,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此外,景区还实现了无线网络的高覆盖率与流畅体验,为智慧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自河南的李女士专注地看着手机屏幕。“这个AR智能导览太有意思了,我只要打开小程序,就会出现景区的720度VR全景电子导览图。”

李女士所用的是该景区推出的“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微信小程序,它集成线上预约购票、AR智能导览、服务预约(讲解、体验项目)、信息查询(餐饮、停车、演出)、一键投诉与反馈等功能,让游客体验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该小程序还可以实时更新景区动态,如临时闭园通知、演出调整信息,确保游客及时获取准确信息。也就是说,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畅游整个景区。

“有了科技的加持,对比显而易见。过去导览主要依赖纸质地图和人工讲解,现在AR、VR、XR技术可以对景区的景点进行历史重现,还原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让游客对景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过去停车场仅有300余个车位,远远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现在2200个车位的生态停车场让停车不再困难。”贾苗青说。

文化铸魂:深度体验唤醒历史记忆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公为什么被称为‘武圣’吗?”在研学活动现场,十几名中学生围在老师周围,专注地听着老师讲解。

针对不同年龄段游客,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开发了系列研学产品。针对青少年游客,景区打造了以“过五关斩六将”为主线的研学项目,通过非遗活态传承、仪式感浸润、古建探秘、益智互动体验等形式,让青少年在体验中理解关公精神。针对亲子家庭,景区推出“关公文化亲子游”线路和体验活动,让家庭成员共同感受文化魅力。

“之所以推出这一系列的研学产品,一是因为近年来游客需求逐步向‘深度体验式游览’转变,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景点打卡,景区需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二是要契合景区自身定位,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作为关公文化的发源地,有责任通过优质服务传递文化价值,打造‘关公文化旅游标杆景区’,解决以往‘文化价值未充分转化为游览体验’的问题。”该景区副总经理宋华峰坦言。

优质的服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景区高度重视一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服务礼仪、岗位技能、消防演练、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景区通过非遗表演、礼仪教学等形式,让员工深入理解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内涵,确保在服务过程中能够准确传递关公文化精髓。

接下来,景区还将进一步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需求的研学课程。同时,开发更多互动性文化体验项目,如设置“神勇武圣体验区”,让游客通过体验武术、射箭等项目,加大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力度。

服务暖心:细节之处见真章

走在景区内,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诸多变化:多语种标识清晰醒目,无障碍通道覆盖主要区域,休息区配备座椅和充电插座……“带着老人和孩子出来玩,这些人性化设施太重要了。”来自绛县的周女士推着婴儿车,很轻松地通过无障碍通道,“景区考虑得很周到,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为提升游览服务,景区在基础设施升级上付出很大努力。首先是规划游览动线与分流措施。结合景区地形与景点分布,在关键节点设置清晰指引标识;针对核心景点——春秋楼,采取单向游览、分批次进入等措施,缓解游客排队焦虑。

其次是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导览标识系统,采用多语言设计形式,增加标牌数量,优化点位布局;在主要通道、出入口、卫生间等区域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方便银发游客及残障人士游览;在游览动线沿途设置休息区,配备石凳、座椅,部分休息区提供免费饮用水、充电插座;卫生间按照“男女厕+无障碍厕”标准配置,增加厕位数量(高峰期启用临时卫生间),实行“每小时清洁一次”制度,配备洗手液、纸巾等用品,卫生设施满意度达98%。

为满足不同国籍游客的需求,景区还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如在多语种服务方面,景区配备双语讲解员,完善多语言标识系统,提供多语种线上讲解服务等。针对特殊群体,景区也有细致考量:为老年人提供爱心座椅和优先通道,为母婴群体设置哺乳室和婴儿车租赁点等。

数据显示,2024年,该景区游客接待量达22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投诉率显著下降。这些数字背后,是景区对服务品质的不懈追求,是对游客体验的持续关注,更是对关公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实践。

记者 王新欣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