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园区“账本”里的共赢密码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集聚效应激活产业新生态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6

“园区里有做智能装备制造的企业,也有做电子配件的厂商,我们生产的动力锂电池正好能和他们形成配套。”在临猗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生产车间内,山西博科蓝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博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特殊的“账本”——上面没有枯燥的财务数字,却清晰记录着产业集聚带来的真金白银:物流半径缩短60%,配套采购周期压缩45%,单月仓储成本直降1.5万元。

这本“账本”的背后,正是一个现代化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密码。这里,多元产业相互交织、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产业集聚:降低成本的“魔法棒”

踏入示范园,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智能终端电子产业园、三级物流体系等一应俱全,处处散发着现代化产业的独特气息。山西博科蓝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深扎根于此,专注于生产动力锂电池。

过去,企业需要与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和客户进行交易,物流环节繁琐,且费用高昂。如今,在示范园内,与智能装备制造、电子配件等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得动力锂电池可以直接就近供应。这就好比打通了企业之间的“任督二脉”,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让企业的利润空间得到有效提升。

“这种上下游集聚的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效益,还让我们快速找到了本地合作伙伴。”王博感慨道,如此密切的协同发展,也让公司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心无旁骛地抓生产、谋发展。

与此同时,示范园内完善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临猗经开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园区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建立供应链管理服务,降低企业资金压力;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让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办理各项手续,专注于生产研发。这种“保姆式”服务,让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顺畅、高效,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

产城融合:迈向“千亩百亿”的新征程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作为新型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地,是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六新”产业扎根的沃土。

目前,示范园内已有11家企业签约入驻,8家企业实现投产,产业领域涵盖智能终端、新能源、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产品从智能传感器到动力锂电池等,形成了一条互补共生的产业链,宛如一条紧密相连的产业纽带,将各个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始终秉持‘国企担当,助力产业振兴’的理念,从项目规划初期就瞄准‘六新’产业方向,提前布局标准化厂房和全链条配套。企业不用为土地审批、基建耗时,真正实现拎包就能生产。”临猗经开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陈革介绍。

近年来,该示范园坚持“产业集聚 产城融合 资源共享 产融互动”的理念,依托标准化厂房车间、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人工优势,已招引、承接多家企业入驻。特别是随着三级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园区的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如今,示范园正向“千亩百亿”的目标稳步迈进,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示范园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模式的受益者之一。该公司总经理黄启荣表示:“我们选择这里,正是看中了园区的服务效率。园区就像一位贴心的管家,帮我们解决了厂房装修、员工招聘、物流等一系列问题。现在,我们的清洁机器人已经实现批量生产,订单覆盖全国各地。”

“未来,我们将以示范园为支点,不断招引新产业,让这里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新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陈革表示。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产业集聚铸就辉煌新高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科技创新产业转移示范园正以产业集聚为笔,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新蓝图。

本报记者 王文军 特约通讯员 罗晓庆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