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临汾日报时间:2025-09-05
“老师,这首古诗我会背。”“下学期公益课堂什么时候开呀?我还想来。”……8月15日,随着最后一节绘画课的结束,共青团古县县委2025年暑期社区公益课堂落下帷幕。
一个月来,古县多个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始终回荡着孩子们的诵读声与欢笑声。从7月15日开课到8月15日结束,40余名学生在家门口免费享受到了兴趣培养、安全实训、趣味运动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服务,不仅告别了假期“无处去、无人管”的烦恼,更收获了知识与快乐,让家长们少一份牵挂、多一份安心。
品经典绘童趣
“父母呼,应勿缓……”8月12日上午,古县湾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传来整齐的诵读声。共青团古县县委暑期社区公益课堂的“品经典绘童趣”环节,正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
之后,《二十四节气》课上的实物教学更受追捧。志愿者带来的麦穗一摆上桌,孩子们就围了上来。11岁的小朋友郭宸希拿起麦穗闻了闻,立马喊道:“这和奶奶庄稼地里的一模一样!”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互动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家里的农耕事:“我爷爷在谷雨节气种了玉米。”“妈妈在立夏时腌了咸鸭蛋。”……课堂瞬间变成了“农家趣事分享会”。唐诗宋词课上,读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时,孩子们凭着记忆描述见过的荷花,还有孩子干脆拿起画笔,把诗句写在了画中的荷花花瓣上,趣味十足。
绘本阅读和绘画课也是“热门课程”。志愿者用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勇敢、善良的故事送进孩子们心里;绘画课上,孩子们铺开画纸,有的绘出和小伙伴在课堂上的笑脸、有的画出了对志愿者老师的感谢、还有的勾勒出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以前在家就抱着电视看,现在天天盼着来上课,背古诗、画画比玩手机有意思多了!”背着书包准备回家的党紫溢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说。
学安全练自护
“夏天游泳能和小伙伴偷偷去河边吗?”“陌生人给糖能要吗?”8月12日下午,在龙泉社区安全课堂上,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高倩茹抛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勾起了孩子们的讨论欲。针对夏季安全隐患多的特点,志愿者把“安全课”上得实用又易懂。
进入防溺水教育环节,真实的溺水事故视频让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志愿者趁热打铁,带着大家牢记“六不准”: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游泳、不在无大人陪同下游泳等,还现场演示了遇到他人溺水时的正确做法——“大声呼救、找大人帮忙,不盲目下水”。防拐防骗课上,志愿者演起了“情景剧”:一会儿扮成给糖的陌生人,一会儿装成“妈妈的朋友”来接人,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了“不贪小便宜、不跟陌生人走”。大家还亲手制作了“紧急联系卡”,写上家长电话和住址,小心地塞进书包里:“迷路了也能找到家!”
食品安全课上,孩子们变身“小侦探”,拿着放大镜检查零食包装,一旦发现生产日期模糊、包装破损的,立马举手“举报”;交通安全课上,通过模拟过马路、识别交通信号灯,大家很快掌握了基本交通规则。“以前总担心孩子乱跑,现在他不仅自己懂得了许多安全常识,还会时常提醒我们,这课太实用了!”来接孩子的家长师静雯笑着说。
做运动享活力
“一二三四,伸胳膊;五六七八,弯弯腰!”每天上午的运动时间一到,社区活动室里就响起整齐的口令。为了让孩子们“学玩结合”,公益课堂专门安排了趣味运动,让大家在学习间隙动起来、乐起来。
热身环节,志愿者站在队伍前做示范,遇到动作不协调的孩子,就手把手指导:“膝盖再弯一点,这样才舒服。”孩子们跟着节奏伸展、踢腿,认真活动每一个关节。眼保健操时间更是安静有序,志愿者在课桌间来回踱步,轻声提醒:“找准睛明穴,用指腹按,别用指甲哦。”杨博涵以前总爱偷懒,现在不仅自己做得标准,还当起了“小监督员”,提醒同桌“太阳穴按错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孩子们专注的小脸上,格外亮眼。
“做完操眼睛清亮多了,看画纸都清楚了!”郭嘉豪揉着眼睛说。简单的趣味运动,不仅缓解了学习疲劳,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为假期增添了满满的活力。
这是共青团古县县委连续第4年开展暑期社区公益课堂。他们依托“青春兴晋”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实习实训资源,不断优化公益课程内容,让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知识、练本领、长见识。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整合资源,把公益课堂越办越好,让更多孩子的假期过得充实又快乐。
(本报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胡嘉悦)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